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下列关于细胞及其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受遗传物质的严格控制,并且在凋亡的过程中存在基因表达,但与环境无关
B.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功能趋向全面化和专门化,提高细胞代谢的效率
C.细胞衰老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均发生变化
D.动物体的遗传物质在致癌因子作用下突变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分析 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人体是多细胞个体,细胞衰老和死亡与人体衰老和死亡不同步,而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
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解答 解:A、细胞凋亡受基因的控制,同时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细胞凋亡的速度,A错误;
B、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提高细胞代谢的效率,B错误;
C、细胞衰老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均发生变化,C正确;
D、人、动物体的遗传物质在致癌因子作用下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为癌基因,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衰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死亡的类型,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是(  )
①结论  ②问题 ③实验  ④观察  ⑤假说.
A.②⑤④③①B.②⑤③④①C.④②③⑤①D.④②⑤③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使Na+逆浓度进入液泡,从而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进入液泡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B.该载体蛋白数量增多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C.液泡膜上水分子的扩散只能单向进行
D.液泡膜与细胞膜构成了原生质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请回答相关问题.

(1)右图表示布氏田鼠胰岛B细胞受调控释放胰岛素的过程.据图可知,胰岛素的作用是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细胞内蛋白质、糖原、脂肪的合成.在血糖调节中,如果因抗体
2(抗体1/抗体2)的存在导致高血糖症状,则注射胰岛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效果.
(2)布氏田鼠的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换糖尿病的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小鼠胚胎干细胞可来自原始性腺和早期胚胎.
(3)让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田鼠杂交(三对基因独立遗传),若不考虑基因间相互作用和累加效应,其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frac{5}{8}$.
(4)利用布什田鼠制备抗人体胃癌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中对实验田鼠注射的甲是特定的抗原(或胃癌抗原),从小鼠脾脏(器官)中获得了相应的B淋巴细胞.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进行筛选,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通过该技术获得的抗胃癌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的特点.
(5)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BAT细胞)产热过程示意图.

①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导致BAT细胞中cAMP增加,据图分析,cAMP的直接作用是促进脂肪的分解和促进UCP-1基因的转录.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名称)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
②UCP-1蛋白称为解偶联蛋白,该蛋白能消除线粒体内膜两侧的H+浓度差,令利用H+浓度差驱动的ATP形成过程减慢.由此可知,甲状腺激素促进机体产热的原因在于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使有氧呼吸过程中的ATP合成减少,以增加产热.
③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脂肪分解加快和ATP合成减少,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将某植物种子放在黑暗中萌发,并从生长状况相同的一些胚芽鞘上分别对应截取三种切段即Sl、S2和S3.然后把这三种切段分别放在不含IAA和赤霉素、含赤霉素、含IAA三种相同浓度的溶液中,培养3天后,测量切段长度,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从幼根获取相应切段进行处理,结果与上图无明显差异
B.不同种类激素对同一器官不同年龄细胞的作用无明显差异
C.该实验证明赤霉素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显著优于IAA
D.该实验无法证明赤霉素和IAA共同作用的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生物)群落.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分解者,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物质循环.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蒙古栎红松白桦
未分解叶2.445.944.797.30
半分解叶7.209.428.715.23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高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杨半分解叶最为喜好.由此说明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对如图中心法则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过程①和④都不需要RNA聚合酶,但其结果都会产生DNA
B.若在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储存于DNA和RNA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中
C.若HIV侵染细胞,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④②③环节
D.侵染细胞时,病毒中的蛋白质不一定进入宿主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并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B.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其中搅拌、离心的目的是把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离
C.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
D.1957年,克里克提出了中心法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药用成分,它能有效地杀死导致疟疾的元凶--疟原虫.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蒿素治疗疟原虫的原理是,青蒿素和其衍生物可以与疟原虫细胞膜表面蛋白结合干扰其蛋白的功能,使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或选择透过)功能,从而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也可以与血红素产生烷化反应,组成“血红素-青蒿素合成物”干扰疟原虫代谢,其中的血红素位于血红蛋白内,血红蛋白必有的元素包括C、H、O、N、Fe.
(2)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测得的青蒿植株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当光照强度达到b点时,在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限制C点后青蒿植株二氧化碳吸收量不再上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组别
温度(℃)272829
暗处理后质量变化(mg)-1-2-4
光照后比暗处理前增加(mg)+3+3+1
(3)取若干大小相同、生理状况相似的青蒿植株,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质量变化,再立刻光照1小时,测其质量变化,得到的结果如上表所示,则:
①在a点的条件下,青蒿叶片中能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②若叶片增、减的都是葡萄糖的质量,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释放氧气量最多的是三组叶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