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甲型流感病毒(H1N1)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细胞直接接受抗原刺激会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B. 甲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的宿主细胞
C. 呈递给甲细胞的抗原是巨噬细胞重新合成的子代病毒外壳
D. 对感染病毒的患者应注射疫苗实施主动免疫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回忆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甲细胞为T细胞。
T细胞不能直接接受抗原的刺激,抗原需要先经过巨噬细胞摄取和处理,A错误;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H1N1的宿主细胞的作用,B正确;呈递给T细胞的抗原是巨噬细胞摄取处理后具有特定抗原决定簇的抗原,C错误;主动免疫也称自动免疫,是指用人工接种方法输入抗原性物质(如疫苗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产生抗病能力。被动免疫是指给机体输入由他人或动物产生的免疫效应物质,将现存的免疫力转移给机体,如输注抗毒素等。预防H1N1病毒的感染应注射疫苗实施主动免疫,对感染H1N1病毒的患者应实施被动免疫,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夏季晴朗的一天,某植物一昼夜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该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曲线b-c段,植物的蒸腾作用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某一化学反应进行到t1时,加入一定量的酶,该反应在最适条件下进行直到终止。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酶可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B. t1~t2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C. t2时酶失去活性 D.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右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
B.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而一个精原细胞最终形成4个精子
C. 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D. 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 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
B.在d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e、f都能测到电位变化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和乙都发生两次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1记录得到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
B. 乙图①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②点时更大
C. 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
D. 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某二倍体动物,可以产生如图中各种基因型的细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雄性动物体内能同时找到基因型为AaBb、AB、Ab、aB和ab的细胞
B. ①过程产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C. ③过程产生的变异结果是产生了新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是有利的变异
D. ④过程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人类遗传系谱图中有甲(基因设为 D、d)、乙(基因设为 E、e) 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Ⅱ—7不是乙病的携带者。 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 ,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Ⅲ—12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3)若Ⅲ—11和Ⅲ—12婚配,后代中男孩的患病概率是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位瑞典遗传学家对小麦和燕麦的籽粒颜色的遗传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在若干个红色籽粒与白色籽粒的纯合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下几种情况:
结合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红粒性状的基因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该性状由________对能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2)第Ⅱ组中F1可能的基因组成有________种,第Ⅲ组中F1的基因组成有________种。
(3)第Ⅰ、Ⅲ组F1测交后代的红粒和白粒的比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