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乙中涉及碱基 A 与 U 配对的过程②③④⑤
B.图甲为染色体 DNA 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
C.生长激素影响核糖体在 mRNA 上移动,故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
D.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①②③过程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上8.21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与细胞器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蓝藻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B.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快
C.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但不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D.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主动运输等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甘蔗组织中含糖量高,且颜色接近于白色,故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实验
B.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可使组织细胞尽量分散开,有利于染色
C.利用发菜进行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在滤纸条上第二条色素带(自上而下)呈黄色
D.可通过溴麝香草纷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来检验酵母细菌细胞呼吸时CO2的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中原名校高三高考冲刺仿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果园中适当增加昆虫种类能提高果园物种丰富度
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火山岩(裸岩)演变成灌木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D.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广东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二倍体观赏植物的花色(紫色、蓝色、白色)由三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B、b、D、d)控制,下图为基因控制物质合成的途径,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植物含有A、B、D基因时,植物只能合成有色物质I,不能合成有色物质II,则D基因对B基因的表达有 作用。
(2)选取纯合的紫花和纯合的蓝花植株杂交,F1全为蓝花,F2中白花:蓝花:紫花=0:13:3,请推测有色物质I代表 (蓝色或紫色)物质,亲本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基因B、b与D、d之间 (填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若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将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进行杂交,F1代自交,F2中白花的比例约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高二上学期入学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利用某二倍体农作物①、②两个品种培育④、⑤、⑥三个新品种的过程,Ⅰ—— Ⅴ表示育种过程,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分析回答:
(1)由图中 Ⅰ→Ⅱ获得④称为 育种,其育种原理是 。
(2)由图中Ⅰ→Ⅲ→Ⅳ 获得④过程称为 育种,其育种原理是 ,其中Ⅲ表示 方法。该育种方法优点是 。
(3)由图中Ⅱ获得④时,AAbb所占比例为 ,由图中Ⅲ→ Ⅳ 获得④时,AAbb所占比例为 。
(4)图中Ⅳ、Ⅴ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
(5)④和⑥是否可看成同一物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高二上学期入学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噬菌体去感染内含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应该是
A.全部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D.部分子代噬菌体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高二上学期入学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 )。
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B.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
C.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
D.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9月期初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板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
B.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分裂前期
C.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D.在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