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罪魁祸首”.如图是幽门螺杆菌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幽门螺杆菌与酵母菌比较,二者共有的结构是1、2、3、5(填序号);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幽门螺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病毒区别于幽门螺杆菌的是无细胞结构.病毒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生物,有(填“有”或“无”)生命现象.
(2)沃伦和马歇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慢性胃炎活体标本时,意外地发现了某种细菌,而且这种细菌总是出现在慢性胃炎标本中,而在正常的胃窦黏膜中则无这种细菌.他们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了关于慢性胃炎病因的假设.该假设最可能是慢性胃炎可能与这种细菌有关.
(3)为了进一步探究幽门螺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培养该菌过程中,发现了在某种细菌(简称W菌)的周围,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们把W菌接种在专门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W菌,在此培养基上再培养幽门螺杆菌,结果是幽门螺杆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长繁殖.
①据材料分析,研究小组的同学对“造成W菌周围的幽门螺杆菌不能生长繁殖”的原因的最可能假设是W菌产生了不利于幽门螺杆菌生存的物质.
②试参照上述材料设计实验验证①中的假设.
A.方法步骤:
a.制备培养基: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的营养成分配制成甲、乙两个培养基.
b.设置对照:在甲培养基上接种W菌,乙培养基上不接种W菌,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甲培养基上的W菌.
c.接种幽门螺杆菌:在甲、乙两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的幽门螺杆菌.
d.培养观察: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
B.实验结果:甲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限制,不能正常繁殖,而乙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不受限制,正常繁殖.

分析 1、分析题图:图示是幽门螺杆菌结构模式图,其中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3为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4是拟核(其中只有DNA);5是细胞质.本题主要考2、解答本题还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了解幽门螺杆菌的生活习性,主要是从材料中获取、推断.
②了解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组成,微生物的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水、无机盐,有的还有生长因子.
③区别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解答 解:(1)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两者共有的结构是1细胞壁、2细胞膜、3核糖体、5细胞质;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病毒区别于幽门螺杆菌的是无细胞结构.病毒由生命现象,属于生物.
(2)根据题干信息“这种细菌总是出现在慢性胃炎标本中,而正常的胃窦粘膜则没有这种细菌.”可知慢性胃炎可能与这种细菌有密切关系.
(3)①据材料“造成W菌周围的幽门螺杆菌不能生长繁殖”分析可知W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幽门螺杆菌生存的物质.
②A.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验证实验的方法步骤如下:
a.制备培养基: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的营养成分配制成甲、乙两个培养基.
b.设置对照:在甲培养基上接种w菌,乙培养基上不接种W菌,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甲培养基上的W菌.
c.接种幽门螺杆菌:在甲、乙两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的幽门螺杆菌.
d.培养观察: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
B.实验结果是:甲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限制,不能正常繁殖,而乙 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不受限制,正常繁殖.
故答案为:
(1)1、2、3、5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无细胞结构       属于       有  
(2)慢性胃炎可能与这种细菌有关
(3)①W菌产生了不利于幽门螺杆菌生存的物质  
②A.b.在甲培养基上接种W菌,乙培养基上不接种W菌,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甲培养基上的W菌  
c.在甲、乙两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的幽门螺杆菌  
d.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  
B.甲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限制,不能正常繁殖,而乙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不受限制,正常繁殖

点评 本题以幽门螺杆菌为素材,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微生物的培养、分离,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条件,再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题干信息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含有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
B.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其神经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
C.口腔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该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
D.单侧光引起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从而产生向光性弯曲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福建厦门第一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和有机物总鲎在不断增加

B.胚胎分割时需将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C.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核大、核仁小和蛋白质合成旺盛等特点

D.哺乳动物个体中的细胞分化始于囊肚期,终止于生命结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图1为某温带稀树草原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图2为某生物的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图,请据图同答:

(1)在狼与兔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反应敏捷的兔和跑得快的狼均能很好的生存.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二者相互选择的结果: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2)若图2所示的种群为某鼠种群.在C点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速率(出生率一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6.25N.
(3)采用样方法调查该稀树草原中风信子的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关键在于随机取样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数目,则可以起到调查物种丰富度的作用.
(4)在图1所示的稀树草原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5条.假设每种动物从上一营养级不同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同且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若狼种群增重6Kg,需要消耗草21300Kg.
(5)某年气温明显增高,食物丰富,稀树草原昆虫数量也增多,但并没有呈现J型增长的状态,这是由于负反馈调节的结果.多年来,该稀树草原牧民大力植树种草,使草原生境明显好转,牧业产量呈持续增长势头,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也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得以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下面是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实验操作简图,请回答:
(1)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如果要观察有丝分裂的中期,能不能等待该细胞由间期慢慢分裂到中期?不能,原因是经过解离细胞已经死亡.

(2)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A为植物(填“植物”或“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时期的图象,图中“1”所示的结构为纺锤丝(体).
②图A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C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染色单体.
③请你在上图方框中画出细胞分裂期模式图中所缺时期的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一个红绿色盲女性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后,生出了一个体细胞中有3条性染色体的异常色盲男孩.已知只要含有Y染色体,即为男性.则该男孩的基因型可能为(  )
A.XBXbYB.XbXbYC.XBXBYD.XbYbY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d所表示的四个过程依次分别是DNA复制、转录、翻译和逆转录.
(2)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c(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3)a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分裂的间(S)期.
(4)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5)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tRNA(转运RNA),后者所携带的分子是氨基酸.
(6)RNA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途径有(用类似本题图中的形式表达):


(7)如图2所示,给以适宜的条件各试管均有产物生成,则试管①~⑤分别模拟上图1中哪个过程?
①a;   ②b;   ③e;  ④d;    ⑤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①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见图).②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发生胚胎早亡.

(1)甲地所有的果蝇可称为种群.
(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I出现了基因结构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 的特点.
(3)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差异的最高级别属于物种 (物种、个体、基因)之间的差异.判断的理由是甲、乙两地果蝇交配后代不能存活,导致基因不能交流.
(4)北美大陆在阶段Ⅱ时,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ACD (多选)
A.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  
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
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        
D.某些果蝇类型的天敌大规模增加
(5)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000只;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000只.那么,两地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状态是:甲地(甲地大于戊地).
(6)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运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地距离遥远,超越果蝇飞行距离,基因不能交流,两地环境不同,环境对便宜的选择不同,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改变,最终导致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同声翻译又称同步口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在译员专心进行同声翻译时,参与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有(  )
①下丘脑 ②H区 ③S区 ④V区 ⑤W区.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