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构成群落,①、②、③、④、⑤ 、⑥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
(2)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参与过程⑤的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则在被弃耕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_______kJ。
(4)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2m×2m样方范围内进行的双子叶草本苦荬菜种群密度的调查,圆圈表示个体,则这块地苦荬莱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单位:株/m2)。
【答案】 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光合作用 分解有机物 次生演替 0.04a 2.25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涉及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信息传递起到的是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
(2)生态系统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而图中的A、B、C、D构成了生物群落,所以空白处应代表的是无机环境。无机环境能进入A生产者,所以①表示光合作用。图中D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分解者,②③代表呼吸作用,④⑥代表捕食,⑤代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在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
(3)弃耕后的农田有土壤条件,甚至还有繁殖体,其上的演替是次生演替。能量最大的传递效率是20%,所以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a×20%×20%=0.04akJ。
(4)对于样方法中压线个体的计数原则是:计上不记下,计左不计右,所以一共有9个,而此时面积是4mm2,所以这块地苦荬莱的种群密度为9÷4=2.25株/m2。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变化极少数是曲线X,其余的都是曲线Y的趋势
B. 曲线X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N0表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C. 不考虑迁入迁出,BC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 同一群落中不同种群的K值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组合是
A. 基因的“剪刀”-----DNA连接酶 B. 基因“针线”-----限制性内切酶
C. 基因的运载体-----DNA解旋酶 D. 目的基因-----编码特定的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种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
(1)图中[2]的主要成分是 , 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
(2)非生物界的能量通过图中结构[]的光合作用后,才能进入生物界.该细胞器内有上百个增加膜面积.
(3)若该细胞是西瓜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中.如果是植物的根毛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 .
(4)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供给,如果该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如图所示细胞,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是细菌细胞模式图
B.它是一个原核细胞,没有核膜
C.与其它细胞相比较,细菌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鞭毛
D.细菌中的绝大多数营腐生或寄生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方框依次代表细菌、草履虫、玉米、蓝藻,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下列不属于这种物质或结构的是( )
A.核糖体
B.脂质
C.DNA
D.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要将位于视野左上方的某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装片移动的方向是( )
A.左上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O~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