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种群中,发现少数几只无毛鼠.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有毛与无毛基因用A、a表示)
交配组合编号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
交配组合无毛有毛有毛无毛无毛有毛
有毛无毛有毛无毛有毛无毛
产仔次数6617466
子代小鼠总数量/只有毛(♀+♂)6+614+1356+5406+721+19
无毛(♀+♂)3+310+1014+156+500
(1)以上繁殖结果表明有毛、无毛性状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的,显性基因为有毛基因.
(2)由表中数据推测无毛个体在胚胎时期可能部分致死,无毛基因的频率将呈下降趋势.
(3)上述第1组组合的子代出现了卷毛个体.已知卷毛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直毛与卷毛基因用R、r表示),且卷毛、直毛基因与有毛、无毛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从第1组组合的子代中选择卷毛个体M与另一只直毛个体N交配多产仔,后代全为直毛,则M和N的基因型分别是Aarr、AARR.
(4)上述第6组亲本小鼠交配后代中出现白毛雄性个体,选其中一只白毛雄性个体与第6组的子代有毛雌性个体交配,后代有毛个体中雌性均为白毛,雄性均为黑毛,则白毛基因的遗传方式为伴X显性遗传,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毛雌性:黑毛雄性:无毛雌性:无毛雄性=3:3:1:1,其中无毛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黑毛与白毛基因用B、b表示)

分析 1、分析表格信息可知,第三组实验中,有毛与有毛杂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既有有毛个体也有无毛个体,因此有毛对无毛是显性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型是显性基因;第一组、第二组正交、反交结果都表现为有毛和无毛,相当于测交实验,第五组、第六组正交、反交结果相同,都表现为有毛,是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禁止自由组合.

解答 解:(1)第一、第二组及第五、第六组实验正交、反交结果相同,因此控制有毛和无毛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显性性状是有毛,控制有毛的基因A是显性基因.
(2)第一、第二组实验,相当于测交实验,杂交后代有毛个体多于无毛个体,第三组相当于杂合子自交实验,有毛与无毛之比大于3,因此可以说明无毛个体胚胎时期部分死亡,因此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无毛基因的基因频率会逐渐降低.
(3)由题意知,卷毛、直毛基因与有毛、无毛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一组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是AaRr×aaRr,第1组组合的子代中选择卷毛个体M的基因型是Aarr,直毛个体N的基因型是A_R_,二者杂交如果后代全是直毛A_R_,则M、N的基因型分别是Aarr、AARR.
(4)由题意知,白毛雄性个体与第6组的子代有毛雌性个体交配,后代有毛个体中雌性均为白毛,雄性均为黑毛,则白毛基因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白毛雄性的基因型是AaXBY,6组的子代有毛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AaXbXb,二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_XBXb:A_XbY:aaXBXb:aaXbY=3:3:1,即白毛雌性:黑毛雄性:无毛雌性:无毛雄性=3:3:1:1;其中aaXBXb和aaXbY属于无毛个体.
故答案为:
(1)常    有毛基因
(2)无毛   无毛             
(3)Aarr   AARR
(4)伴X显性遗传   白毛雌性:黑毛雄性:无毛雌性:无毛雄性=3:3:1:1     aaXBXb和aaXbY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关系推测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基因的位置、亲本的基因型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的遗传规律按照正推法综合解答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浙江建人高复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和D、 d)所控制;基因A、B和D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三对基因对黑色的作用程度是一样的,而且每对基因以微效、累积的方式影响黑色性状。两个基因型为AaBbDd的婚配,则子代表现型种类数以及子代中与AaBBDd的个体表现型一致的几率分别为

A.7种,15/64 B.8种,1/16

C.9种,6/64 D.27种,1/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姜堰溱潼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

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果蝇(2n=8)的精原细胞增殖以及精细胞形成过程如图.细胞Ⅰ、Ⅱ、Ⅲ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I中染色体组数为4,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分子数=1:1
B.II中可能发生因交叉互换而引起的基因重组
C.III中同源染色体有4对,染色体数为8条
D.此分裂过程产生的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Ab、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表示某湖泊中一种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持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渔业捕捞之后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图中的B点.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湖泊中该经济鱼类的种群密度时,若调查中部分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填“大”或“小”).若测得图甲中B点时该鱼种群数量为1000条,则湖泊中其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2000 条,D点时该鱼群的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
(3)若该生态系统是在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湖底开始的,这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人类活动的干扰会使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有些地方也因此出现了一些生态问题.图甲表示某块荒地中食物网关系图,图乙表示向一个湖泊中排放无机污水量对其中生物量影响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鸟和昆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蛇属于其中第三和四营养级.
(2)若荒地中的蛇被大量捕杀,数量将减少的动物有昆虫和鸟,一段时间后,各种动物又恢复基本稳定,这是生态系统负反馈调节的结果,这种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影响荒草地中各种动物垂直分布的因素是食物和栖息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荒地或被房屋、道路代替,或被用于种植、放牧,使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4)图乙中污水排放量较小时,生物量的变化不大,这是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表现,当排污量在一定范围内时,鱼类数量会增加的原因是无机污染物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进而给鱼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人口数量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的主要表现有(  )
A.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和家禽等
B.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大为扩展
C.人口数量增多,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必然造成对环境的侵害
D.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导致环境严重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质粒被用作载体的理由不包括(  )
A.能复制B.具有标记基因
C.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D.是环状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沙漠中的动物经常会因长时间找不到水源而饥渴,此时机体内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