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含量 | 封坛前 | 第4天 | 第8天 | 第12天 | 第16天 |
1号坛 | 0.15 | 0.6 | 0.2 | 0.1 | 0.1 |
2号坛 | 0.15 | 0.2 | 0.1 | 0.05 | 0.05 |
3号坛 | 0.15 | 0.7 | 0.6 | 0.2 | 0.2 |
分析 泡菜制作的实验原理:
(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
(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解答 解:(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亚硝酸盐的含量低.陈泡菜液含有乳酸菌,可为泡菜发酵提供菌种,因此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
(2)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为4:1,盐水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3)装坛后,泡菜坛的坛沿要注满水,目的是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
(4)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
(5)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发酵温度、食盐的用量、腌制时间等.
(6)泡菜制作过程中,由于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泡菜液逐渐变酸,随乳酸菌的数量增加,泡菜液的酸性增强,不耐酸的杂菌数量逐渐减少.
(7)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号坛在腌制的第12天开始,亚硝酸盐达到最低值并基本保持不变,因此2号坛食用泡菜最好.
故答案为:
(1)亚硝酸盐的含量低 陈泡菜液含有乳酸菌,为泡菜发酵提供菌种
(2)4:1 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3)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
(4)无氧呼吸
(5)温度 食盐用量 腌制时间
(6)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 乳酸菌比杂菌更耐酸
(7)2号坛 2号坛在腌制的第12天开始,亚硝酸盐达到最低值并基本保持不变
点评 本题考查泡菜的制作,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识记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泡菜制作的原理及条件,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省高三上第三次考试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天水校级月考)某生物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2:2:3:3.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则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 )
A.26% B.30% C.35% D.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选择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进行培养有利于获得大量的细胞 | |
B. | 选择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核受体进行核移植可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 | |
C. | 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可获得有用的突变体 | |
D. | 生产胰岛素可选择大肠杆菌作为工程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了单倍体育种的原理 | |
B. | “多利”羊的诞生是利用了诱变育种的原理 | |
C. | 矮杆抗病杂交水稻获得利用了多倍体育种的原理 | |
D. | 培养青霉素高产苗株过程中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 |
B. | 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 |
C. | 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 |
D. | 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不开口方向生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RNA水解酶、核苷酸 | B. | 蛋白酶、氨基酸 | ||
C. | 脂肪酶、甘油和脂肪酸 | D. | 多种酶、核苷酸和氨基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