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 | 亲本表现型 | 子代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紫花 | 白花 | ||
1 | 紫花×白花 | 401 | 405 |
2 | 白花×白花 | 0 | 807 |
3 | 紫花×紫花 | 1240 | 413 |
杂交后代实验组合 | 高茎 | 矮茎 | 总数 |
A×B | 210 | 70 | 280 |
C×D | 0 | 250 | 250 |
E×F | 190 | 190 | 380 |
G×D | 300 | 0 | 300 |
分析 Ⅰ.1、要区分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以让生物杂交,有两种情况可以作出判断,若是两个相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有另一个新的相对性状出现,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是不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只出现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
2、分析表格:
(1)判断显隐性:从组合三紫花与紫花交配后代出现白花,而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表型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说明白花是隐性,且双亲紫花为杂合子Aa;
(2)判断各组的基因型:第一组紫花×白花→后代紫花:白花=1:1,说明亲本紫花Aa、白花aa;第二组:白花×白花的基因型都为aa.
Ⅱ.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第一组子代高:矮=3:1,所以双亲是杂合子,即A和B为Dd.第二组子代只有矮茎,可知双亲C和D为dd.第三组子高比为1:1,故双亲是Dd×dd杂交,第四组子代全是高茎,故双亲中有一组是显性纯合子,由于D是dd,所以G是DD.
解答 解:Ⅰ(1)由于组合3是紫花×紫花,后代有紫花和白花,出现性状分离,所以紫花是显性性状.
(2)根据测交的定义,被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叫测交,由此可知组合1Aa×aa属于测交.
(3)第三个组合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和Aa,子代所有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Aa×Aa→$\frac{1}{4}$AA、$\frac{1}{2}$Aa、$\frac{1}{4}$aa,所以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50%.
Ⅱ(4)由分析可知,豌豆C的遗传因子组成是dd,豌豆G的遗传因子组成是DD.
(5)由四组的杂交结果可知,纯合高茎只存在于第一组子代中,为21×$\frac{1}{3}$=7,总高茎植株为21+19+30=70,所以占高茎总数的比例为10%.
Ⅰ.(1)3 紫
(2)1
(3)50%
Ⅱ.(4)dd DD
(5)$\frac{1}{10}$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运用分离比值推测亲本基因型组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益阳期末)最能体现细胞与细胞之间功能差异的是( )
A.细胞核的大小和数量
B.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C.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D.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雌性 Hh | B. | 雌性hh | C. | 雄性 Hh | D. | 雄性 h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 |
B. | 曲线b、c说明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pH | |
C. | 图丙中a→b的变化过程,ATP被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 | |
D. | 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不会降为零,说明ATP在细胞内含量非常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组 编号 | ![]() | 细胞内ATP的浓 度/(nmol•mL-1) | 细胞死亡 的百分率 |
A | 0 | 80 | 1 |
B | 2 | 70 | 3 |
C | 4 | 50 | 10 |
D | 8 | 20 | 25 |
E | 15 | 5 | 70 |
F | 32 | 1 | 9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 |
B. | 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frac{1}{2}$患病 | |
C. | 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 |
D. | 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多 | |
B. |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在血糖调节中起主要作用 | |
C. | 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 | |
D. | 寒冷刺激使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