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 解:(1)获取人生长激素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二是先确定目的基因在细胞DNA分子上的位置,这叫基因定位,然后用限制酶从人体细胞内分离.
(2)pIJ702的长度为5.7kb,其中SacⅠ/SphⅠ片段的长度为0.6kb,该片段被目的基因置换后构成的重组质粒pZHZ8,其长度为6.7kb,由此判断目的基因为6.7-(5.7-0.6)=1.6 kb.将目的基因和质粒重新连接的酶是DNA连接酶.
(3)限制酶MunⅠ和EcoRⅠ的识别序列不同,但两者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因此运载体应该有限制酶MunⅠ或EcoRⅠ的识别序列,但该序列不应该位于标记基因上.因此,不适合作为目的基因载体的质粒是②④.
(4)A.重组DNA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A正确;
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但转基因植株可能会导致基因污染,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B错误;
C.植物转基因技术产生的基因可向其他植物扩散,影响生物的多样性,C正确;
D.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在今后有可能得到解决,D正确.
故选:B.
故答案为:
(1)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基因定位 限制酶
(2)1.6 DNA连接酶
(3)C
(4)B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每个可以表达腺苷酸脱氨酶的大肠杆菌细胞至少含一个重组质粒 | |
B. | 每个重组质粒至少含一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 | |
C. | 每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至少插入一个ada | |
D. | 每个插入的ada至少可以表达一个腺苷酸脱氨酶分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
B. | 进化的实质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 |
C. | 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 | |
D. |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科学家通过对胰岛素的改造已使其成为速效药品 | |
B. | 生物和材料科学家正积极探索将蛋白质工程应用于微电子方面 | |
C. | 蛋白质工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目前正被大力推广应用 | |
D. | 蛋白质工程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程,目前成功的例子不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西沂州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补考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内分泌腺与其分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
A.垂体、甲状腺激素
B.睾丸、促性腺激素
C.甲状腺、促甲状腺激素
D.胰岛、胰高血糖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西沂州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补考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②③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
B.③中的水都来自②
C.④中的呼吸作用最终产物既可能影响内环境稳态,又可以参与体液调节
D.②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含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西沂州一中高一上期末补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的红细胞与精子的寿命都比较短, 这一事实体现了
A.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依存
B.环境因素对细胞的影响
C.特定的遗传物质起决定作用
D.细胞的功能对其寿命起决定性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西临汾市高三3月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衰老不影响DNA转录
B.细胞核中的DNA量会限制细胞的长大
C.细胞的死亡均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死亡
D.细胞癌变的原因主要是抑癌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