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frac{5}{8}$ | B. | $\frac{3}{8}$ | C. | $\frac{1}{12}$ | D. | $\frac{1}{4}$ |
分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和应用,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解:双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为:ddEeFf(隐显显)和DdEeff(显显隐),要求子代性状表现性与两个亲本相同,可一对一对等位基因分别计算即可.
双亲ddEeFf×DdEeff子代隐显显出现的比例:$\frac{1}{2}$×$\frac{3}{4}$×$\frac{1}{2}$=$\frac{3}{16}$;双亲ddEeFf×DdEeff子代显显隐出现的比例:$\frac{1}{2}$×$\frac{3}{4}$×$\frac{1}{2}$=$\frac{3}{16}$.
所以子代性状表现与两个亲本相同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frac{3}{16}$+$\frac{3}{16}$=$\frac{3}{8}$.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判断基因型及表现型的对应关系.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为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④细胞可能是图②细胞的子细胞 | |
B. | 图①过程发生在图③所示过程之后 | |
C. | 细胞①、②、③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 |
D. | ④细胞的上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③、① | B. | ②、③ | C. | ④、③ | D. | ④、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 | |
B. | 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 |
C. | 间期DNA复制时有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 |
D. |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没分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_{\;}^{32}$P | B. | ${\;}_{\;}^{32}$P和${\;}_{\;}^{33}$S皆无 | ||
C. | ${\;}_{\;}^{32}$P和${\;}_{\;}^{33}$S | D. | ${\;}_{\;}^{33}$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1中AE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 |
B. | 图1中BC段的染色体数随DNA的复制而加倍 | |
C. | 图2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 |
D. | 纺锤丝的消失和细胞板的出现发生在图1中EF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