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朝阳区一模)萌发的种子中酶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干燥种子中的酶活化而来,二是萌发时重新合成.研究发现种子萌发时,新的RNA在吸水后12h开始合成,而蛋白质合成在种子吸水后15~20min便可开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些酶、RNA可以在干种子中长期保存
B.干燥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低于萌发种子
C.萌发时消耗的有机物根本上来源于母体的光合作用
D.种子吸水后12h内新蛋白的合成不需要RNA参与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人体内ADP合成ATP所需能量的来源是( )
A.有氧呼吸释放的
B.无氧呼吸释放的
C.其他高能化合物(如磷酸肌酸)释放的
D.上述三种途径都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郑州市新密一高高三(上)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安庆一模)如图为细胞膜结构图,其中a和b分别代表不同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膜结构③的排列方式不同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是Na离子通过②进入细胞,此过程不消耗ATP
C.b可表示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
D.将③分子制成微球体用来包裹大分子药物,送入到相应的细胞中,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广西钦州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2秋•海淀区期末)二倍体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
亲本组合 | F1株数 | F2株数 | ||
紫色叶 | 绿色叶 | 紫色叶 | 绿色叶 | |
①紫色叶×绿色叶 | 121 | 0 | 451 | 30 |
②紫色叶×绿色叶 | 89 | 0 | 242 | 81 |
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实验结果,与此有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甘蓝叶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
C.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
D.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广西钦州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钦州校级月考)高等植物中被子植物的筛管细胞是运输有机物的结构,其成熟后细胞核退化,液泡膜消失,细胞质仍保留,且能长期生活.与其由同一母细胞分裂产生的还有一种叫伴胞的细胞,是具有完整结构的活细胞,代谢较旺盛,伴胞与筛管细胞之间存在发达的胞间连丝.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筛管细胞能长期生活说明细胞质可以不需要细胞核就能生存
B.如果没有伴胞,可能筛管细胞如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一样存在的时间是有限的
C.伴胞与筛管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体现了细胞膜有利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D.伴胞和筛管细胞之间的差异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广西钦州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海淀区模拟)浆细胞的代谢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酶和底物的特异性结合
B.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
C.ATP和ADP的转化
D.染色体DNA的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15-16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度高三生物期末练习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与细胞工程技术相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
B.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
D.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基本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15-16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度高三生物期末练习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一家系的遗传系谱图。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Ⅱ-5不带有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病的致病基因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B.乙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位于X染色体上
C.Ⅲ-5的乙病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Ⅰ-2
D.Ⅲ-3与Ⅲ-6婚配,后代正常的概率仅为7/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诊断生命科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①黏菌 ②放线菌 ③蓝细菌 ④根瘤菌 ⑤酵母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