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图甲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科研人员为有效控制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某种害虫,引入了该害虫的天敌,并用一段时间的调查数据构建了图乙和图丙所示的模型(图乙中箭头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据图回答:

(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来源有光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生态系统中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H、O、N、P、S等元素).
(2)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3)检测表明,出水口中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都大大降低,在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4)图乙模型属于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天敌K值的数据为P2
(5)图丙表示与图乙相关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则H和P曲线中代表害虫变化的是H,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害虫同化的能量中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除遗体残骸外还有下一营养级的粪便.

分析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更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2)题中第一小题的第二问中化学能是考生容易忽略的答案,这是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中的特点.
(3)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解答 解:(1)人工湿地中有植物可以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还有化能合成微生物利用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合成有机物.生态系统中循环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H、O、N、P、S等元素)的循环.
(2)人工湿地中挺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3)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是将动植物遗体和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生产者能吸收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自身.
(4)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由乙图可知,害虫的种群数量在N2上下波动,天敌种群数量在P2上下波动,故害虫和天敌K值的数据分别为N2、P2
(5)根据图丙中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分析,H是被捕食者,P是捕食者,故H和P曲线中代表害虫变化的是H.害虫同化的能量中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除遗体残骸外还有下一营养级的粪便.
故答案为:
(1)光能    (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H、O、N、P、S等元素)
(2)垂直
(3)生产者和分解者 
(4)(负)反馈    P2
(5)H(2分)下一营养级的粪便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转录时,需要解旋但不另需解旋酶
B.如图不可能表示真核生物核基因的表达
C.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有2个tRNA的结合位点
D.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故翻译过程没有遗传信息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三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泰安期中)某科研小组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搅拌时间与放射性强弱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被侵染的细菌基本未发生裂解

B.实验过程中充分搅拌能使所有的噬菌体与细菌脱离

C.实验结果表明,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适宜搅拌时间为2min左右

D.若搅拌4min时被侵染的细菌下降为90%,则上清液中32P的放射性会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造纸厂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若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将造成严重的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其他细菌分离出来,需在该培养基中加入纤维素作为唯一的源.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CR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为了使培养基在接种纤维素分解菌后能形成透明圈,还需要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才能配制成可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固体培养基.
(3)若制备能培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则基本步骤是:
计算→称量→溶化→分装→高压蒸汽灭菌灭菌→倒平板
(4)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前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目的是为了杀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图1中甲、乙分别是培养土壤中微生物的培养基的配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培养基中能提供氮源的物质是尿素.
(2)为了判断甲培养基是否具有筛选作用,应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接种等量的相应浓度的土壤稀释液,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如果上述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数量明显少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则证明该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
(3)如果将乙配制成固体培养基,则在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能不能分解纤维素?并简述理由.否.该培养基的主要作用是因培养基中水解酪素等能提供碳源,纤维素被分解后产生的糖类等也可为其它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合理即得分)能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确保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的微生物(或选择培养等).
(4)某研究性课题小组从土壤中分离获得了一种甲菌,对甲菌是否能产生抗生素产生了好奇.因此进行了对甲菌的探究活动.
①首先,他们想用实验室已经配置好的培养基来培养甲菌,要检测该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C
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培养     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培养
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②为获得单菌落,可采用划线法(或稀释平板涂布法)法将初筛菌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
③甲菌菌落为粉白色,菌落初期呈突起絮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其菌丝白色致密,且有分生孢子,细胞核直径约1μm,初步推测为真菌.甲菌一定还具有的结构有BD(多选).
A.荚膜    B.核糖体    C.拟核    D.细胞膜    E.芽孢    F.菌盖
④然后,他们将获得的甲菌落和乙、丙、丁三种致病菌进行了如图2中A图所示的操作处理,继续在同样条件下培养3天,结果观察到了如图2中的B所示现象.分析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甲菌产生了抗生素,乙菌的生长被甲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或甲菌产生的抗生素只能抑制乙菌的生长,而对丙、丁两种细菌没有影响)
⑤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在121℃、1.05kg/cm2、15~30min(或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彻底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以防止致病菌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人体器官的移植不易成活,根据现代免疫学概念,移植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  )
A.疫苗B.传染源C.抗原D.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等位基因是指(  )
A.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
B.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
C.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长链上的基因
D.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蝌蚪进行变态发育时,尾部逐渐消失,与此变化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是(  )
A.高尔基体B.溶酶体C.核糖体D.中心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沙棘是沙漠中的一种常见植物,其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蛋白质B.脂质C.D.糖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