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干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数目和体积同时增加 | |
B. | 人体内干细胞产生的不同的子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 |
C. | C可表示肌肉细胞,从产生开始就有部分细胞不断凋亡 | |
D. | 从本质上说分裂、分化、凋亡都与细胞内基因控制有关 |
分析 分析图解:图中干细胞可以通过有丝分裂进行自我更新,可以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而衰老的细胞最终会凋亡.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不同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也有所区别.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属于细胞的正常生理现象.
解答 解:A、干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的数目增多,而分裂后细胞的体积减小,A错误;
B、干细胞在分裂和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B错误;
C、细胞需要经过分裂、分化、生长、衰老、凋亡等历程,并不是从产生开始就凋亡,C错误;
D、从本质上说分裂、分化、凋亡都与细胞内基因控制有关,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了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细胞的一般生命历程,明确细胞的分裂、分化、凋亡均受基因控制,难度适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F1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 |
B. | F2白色个体中纯合子占$\frac{1}{7}$ | |
C. | F2中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 | |
D. | F2的性状分离比为黑色:黄褐色:白色=3:6: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4}{9}$ | B. | $\frac{5}{9}$ | C. | $\frac{14}{27}$ | D. | $\frac{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丙酮酸和水 | B. | 二氧化碳和水 | ||
C. | 二氧化碳和丙酮酸 | D. | 乳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贵阳花溪清华中学高一6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中甲表示用某种杆菌为饲料培养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其中实线为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种群变化,虚线为单独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变化。乙图表示生活在同一环境中A、B两种动物在120d(d表示天)内的种群变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从图甲可见,大草履虫的存在与否对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增长有一定的影响
B.图甲中大、小草履虫之间通过竞争关系而发生作用
C.图乙中A、B之间为捕食关系,且A为被捕食者
D.图乙中A、B之间为竞争关系,且A竞争力较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六安一中高二下统一测试(三)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硫循环是物质循环的重要内容,图1是生物圈硫循环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雾霾天气,雾霾的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与汽车尾气成分相近。从物质循环的层面看,雾霾的主要原因是硫循环失衡,据图1推测,失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缓解硫循环失衡成为中国目前比较紧迫的问题,请你在群落的层面上给出一种合理措施:大量种植可吸收___________的植物。
(2)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若蛇的食物9/10来自鼠,1/10来自蛙。则理论上,蛇每增加1kg重量,至少消耗植物_________kg。向图2中引入食虫鸟,而蛇可以捕食该种鸟,则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___________。蛙的视觉对飞行中的昆虫更敏感,蛙捕食飞虫利用的主要信息属于___________信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域外物种微甘菊进入该地区并快速增长,则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将会___________。
(3)某同学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图2生态系统中某种鼠的种群密度,得到的结果为:N只/km2。鼠记忆力较强,同种方法被二次捕获的概率减小,由此推断,该同学的调查结果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填偏大、相等、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 B. | 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 ||
C. | 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 | D. |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