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人口男女性别比

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出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解答 解:A、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A正确;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只能说明人口基数,不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B错误;
C、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错误;
D、人口男女的性别比例能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请将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新鲜的月季枝条若干、2,4-D溶液.
实验用具:天平、量筒、容量瓶、烧杯、滴管、试剂瓶、玻璃棒、木箱(下方带流水孔)、盛水托、矿泉水瓶.
(1)扦插枝条的处理:所有的枝条均保留3~4个芽,并将枝条的形态学下端(上端或下端)削成斜面.
(2)先进行预实验,以确定适宜的系列浓度梯度:具体方法:可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比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究.
(3)根据预实验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0.2、0.4、0.6、0.8、1.0、1.2、1.4、1.6、1.8mg/mL的2,4-D溶液,实验时,除溶液浓度不同的实验组对比外,还应设置清水对照组.
(4)每组均浸泡24h后,观察记录.平均温度为15.8℃.结果如下:
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mg/mL)插条总数(条)成活数(条)平均根数(条)平均根长(cm)
0161031.95
0.2161352.75
0.4161462.85
0.61615103.07
0.81616144.45
1.01616154.82
1.21616175.06
1.41616152.55
1.61614112.80
1.8161491.75
(5)实验结论:本实验中促进月季枝条生根最适的浓度为1.2mg/mL.
(6)实验结果分析: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实验结果说明2,4-D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②所有的枝条均保留3~4个芽,原因:芽能产生生长素.
③通过实验能说促进月季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是1.2mg/mL吗?不能.若不能,请补充探究最适浓度的设计思路.a.在1.0~1.4mg/mL之间设置较小浓度梯度,b.按照上述方式对月季枝条进行处理,c.测定月季的平均生根数及根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海南卷精编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 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 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 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海南卷精编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A. 膜蛋白能自主翻转 B.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 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 D. 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北京卷精编版) 题型:选择题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 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丙和丁,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甲和丁,能进行有氧呼吸的是甲和乙
B.甲、乙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场所是线粒体,丙、丁细胞中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C.与乙细胞相比,甲细胞中特有的能产生ATP的结构是叶绿体;在遗传物质传递中,丙和丁细胞中的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甲、乙、丙、丁细胞都具有DNA、核糖体、多种酶和选择透过性膜,乙、丁具有中心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对照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相似,说明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观察在4天内I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变化,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抑制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细胞内.
(3)实验中,I~Ⅳ组小鼠感染的是细菌X.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主要是活化巨噬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a、d、f(填符号).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f.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机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如图是利用某农作物品种①和品种②培育作物新品种的几种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③与⑥一定是同一个物种
B.过程Ⅵ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两种工具酶
C.过程Ⅰ和过程Ⅱ分别表示杂交和自交
D.过程Ⅶ产生的变异是进化的最初原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ATP 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TP水解供能,实际上是指 ATP 分子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的水解
B.细胞内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ATP是主动运输、肌肉收缩、大脑思考的直接能源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