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问题.
(1)如表为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所做的实验.据表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植物的种类、植物部位和光质.要比较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容器标号是1和2 或4和5.
容器部位光质温度(℃)O2增加量
(mL/8小时)
122120
22215
322-10
42280
52210
(2)图1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图中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其中丁(填“甲”、“乙”、“丙”或“丁”)的溶解度最大.四种色素中,甲和乙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3)图2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的CO2吸收量或产生量的影响.图中实线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由图可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其中与光合作用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若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约为30℃,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温度为50℃;若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植物不能 (能或不能)正常生长.
(4)该植物根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 和线粒体.

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分析表格和曲线.分析表格,根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可以判断表格中1和2,1和3,1和4,4和5均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分别为:光的颜色、器官的种类、植物种类、光的颜色,实验的因变量均为氧气的增加量,因此根据表格中氧气的增加量可以作出相应判断.
分析曲线图时,关键要找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并且要求植物生长,必须净光合作用量大于0(即实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值大于0).

解答 解:(1)分析表格可知,该实验中容器1和2或容器4和5均探究了同一植物相同部位在不同光质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容器1和3探究了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光合作用强度;容器1和4或容器2和5均探究了不同植物在相同光质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因此要比较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的颜色,可以选择的容器标号是1和2或4和5.研究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好选择的容器标号是1和4.
(2)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大,扩散距离越大,由图1可以看出,丁的扩散距离最大,所以丁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四中色素中甲和乙分别表示的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它们可以吸收的光是红光和蓝紫光,丙和丁是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3)图中可以看出,净光合作用速率在30℃时最高,超过该温度后,光合作用强度开始下降,而呼吸作用在42℃是最强,因此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髙温更为敏感;对生长最适宜,即要求净光合作用量最大,净光合作用=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图中对应30℃;净光合速率为0时,即温度为50℃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净光合作用=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3-2=1.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植物可以积累有机物1×12=12;12h黑暗,植物消耗有机物2×12=24.所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4)该植物根细胞只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所以产生ATP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故答案为:
(1)植物部位    光质     1和2    4和5   
(2)丁     红光和蓝紫
(3)光合作用   30     50℃不能
(4)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点评 本题属于中档题,着重考查考生对探究实验原则的理解,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解题过程中明确净光合作用、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三者的之间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I.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1)实验的第一步用“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第二步把“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如图所示,第四步离心后的实验结果说明: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2)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含“35S的大肠杆菌(或细菌)培养基培养,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或细菌).
Ⅱ.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沉淀物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是(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上述实验中,不能(填“能”或“不能”)用“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在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下列各项中,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
A.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浆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药物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小麦植株能使ADP含量增加的是(  )
①产生O2的过程  
②叶绿体中[H]被消耗的过程  
③线粒体中[H]被消耗的过程 
④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过程
⑤唾液淀粉酶分泌的唾液中的过程 
⑥核糖体中水的生成过程 
⑦水稻根细胞吸收的Mg2+过程.
A.②⑤⑥⑦B.②③⑤⑥⑦C.②③④⑤⑦D.①②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含有的物质是激素B.④上有①中物质的受体
C.兴奋在②④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D.兴奋由②到④的传递都是电信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中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2)图2中乙、丙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甲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甲细胞有4对同源染色体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具有p个碱基对的1个双链DNA分子片段,含有q个腺嘌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片段即为一个基因
B.该 DNA 分子中应有 2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该分子片段中,碱基的比例总是$\frac{(A+T)}{(C+G)}$=1
D.该片段完成 n 次复制需要 2n(p-q)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B.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
D.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病的有效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得到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在3支试管甲、乙、丙中依次加入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同时分别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有氧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能产生CO2和H2O的是(  )
A.B.C.甲和丙D.乙和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