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人体体温调节:
(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2、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 解:(1)皮肤中的温度感受器是由感觉神经细胞的树突膜参与构成.
(2)人处于寒冷环境中,可以通过多穿衣服(由大脑控制)、骨骼肌不由自主战栗(该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汗腺分泌减少(体温调节中枢为下丘脑)等途径来调节体温,这说明参与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至少有大脑皮层、脊髓、下丘脑.
(3)反馈过程中起抑制作用,分级调节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因此图中①④代表反馈调节过程,②③代表分级调节过程.
(4)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M最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即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故答案为:
(1)树突膜
(2)大脑皮层 下丘脑
(3)①④②③
(4)促甲状腺激素 受体 自身免疫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温调节、免疫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识记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识记免疫失调引起的基本的类型,同时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④⑤⑧⑨ | B. | ③④⑤⑧⑨⑩ | C. | ①②⑥⑦ | D. | ④⑤⑦⑨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普宁华侨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①的一侧是细胞膜的外侧
B.①与细胞识别有关
C.②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普宁华侨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哪一实例能证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
A.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B.油菜缺少B时只开花不结果
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太低会抽搐
D.缺P会影响ATP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试管号 | Ⅰ | Ⅱ | Ⅲ | Ⅳ |
培养液体积(mL) | 10 | 5 | 10 | 5 |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 10 | 5 | 5 | 10 |
A. | 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 |
B. | 试管Ⅲ比试管I内的种群先达到K值 | |
C. | 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的不同 | |
D. | 达到K值后,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 |
B. | 为比较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产生CO2的多少,可比较澄清石灰水的混浊程度 | |
C. | 为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使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的量 | |
D. |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先将酶与底物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普宁华侨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种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0228,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水的总量为1548.那么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是( )
A.4条 B.6条 C.8条 D.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