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图1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消毒过的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呼吸方式(假定:葡萄糖为种子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唯一底物).请分析回答下的问题:

(1)图1中细胞呼吸的过程①、②、③、④中,其中产[H]最多的是④(填序号).
(2)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实验装置甲中,清水中放置一张相同的筒状滤纸的目的是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若实验后,甲装置的墨滴不动,乙装置的墨滴左移,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右移,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4)为校正装置甲、乙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应如何设置?将甲、乙两装置中萌发的小麦种子换成等量的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
(5)若装置甲墨滴右移12cm,装置乙墨滴左移11cm,甲的对照装置墨滴右移2cm,乙的对照装置墨滴右移1cm,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相对量比值为2:5.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为丙酮酸,B为二氧化碳,C为[H],D为氧气,E为无氧呼吸产物--酒精.
图2中:甲装置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气体,因此甲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与消耗氧气的差值,乙装置中KOH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乙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消耗的氧气量.

解答 解:(1)①④③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段,其中第二阶段(④)产生的[H]最多.
(2)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加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实验装置甲中,清水中放置一张相同的筒状滤纸的目的是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甲装置的墨滴不动,说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的氧气量相等,乙装置的墨滴左移,说明有氧气消耗,由此可推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甲装置的墨滴右移,说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多于消耗的氧气量,乙装置的墨滴左移,说明有氧气的消耗,由此可推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4)环境因素也会引起液滴的移动,因此为了校正误差,需设置对照装置,即将甲、乙两装置中萌发的小麦种子换成等量的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其他条件同实验组.
(5)装置甲为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装置乙表示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
装置甲墨滴右移12cm,甲的对照装置墨滴右移2cm,则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0;
装置乙墨滴左移11cm,乙的对照装置墨滴右移1cm,则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为12;
由于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1mol葡萄糖吸收6mol氧气,释放6mol二氧化碳,无氧呼吸过程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二氧化碳,因此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比值(12÷6):(10÷2)=2:5.
故答案为:
(1)④
(2)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     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4)将甲、乙两装置中萌发的小麦种子换成等量的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
(5)2:5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1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能正确分析细胞呼吸商的测定过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A.将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三倍体无子西瓜
B.基因缺失3个碱基使编码的CFTR蛋白在508位缺失苯丙氨酸,导致囊性纤维病
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和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S型菌
D.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不但有黄色圆粒,还出现了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B结构代表磷脂双分子层;D代表多糖(糖类).D和A结合在一起,从化学本质上看,属于糖蛋白,它具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2)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 明B具有-定的流动性.
(3)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
(4)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b;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示某种群数量增长得“J”型曲线和“S”型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K值可随食物和空间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B.a点以后种群数量恒定不变
C.自然界中存在类似“J”型曲线的种群数量增长形式
D.图中阴影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不包括(  )
A.人口增多B.臭氧层破坏C.海洋污染D.生物多样性锐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据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膜的哪项功能(  )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细胞膜能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图Ⅰ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两个相关的生理过程,其中a、b、c表示物质,甲和乙分别表示某种细胞器;图Ⅱ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该植物叶片重量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Ⅰ细胞器甲乙都双层膜,物质c是一种含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它最可能是丙酮酸;H2O是在乙的线粒体内膜(场所)产生的,会在甲的类囊体薄膜(场所)被分解.
(2)从图Ⅱ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X(图中字母表示),实际光合速率可表示为Y+2X(图中字母表示).在13℃~16℃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增强、减弱、不变).
(3)恒定在上述14℃温度下,维持10小时光照,l0小时黑暗,该植物叶片增重最多,增重了30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分析如图并回答问题:
(1)光合作用受到温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
CO2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植物体内酶,来影响光合作用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中,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短时间内将增多.
(3)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合成ATP的场所是基粒,能量来自光,反应式是ADP+Pi+能量$\stackrel{酶}{→}$ATP.
(4)如果用含有18O的H2O来追踪光合作用水中氧原子,它会出现在①(填写序号).
(5)如果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CO2→C3→CH2O.
(6)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是CO2+H2O$→_{叶绿体}^{光照}$(CH2O)+O2
(7)有氧呼吸的总反应是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大量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果蝇X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个相同片段,其复眼由椭圆形变成条形.这属于染色体变异的(  )
A.缺失B.重复C.倒位D.易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