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6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 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②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两个由于病理引起③增多的实例血浆蛋白减少、过敏反应、淋巴循环受阻、肾小球肾炎等.
(5)正常人②内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
(6)①内酶促反应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和pH.

分析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氧气和营养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穿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进而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不同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不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组织细胞,②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A是毛细血管的动脉端,B是毛细血管的静脉端.

解答 解:(1)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图中的②③.
(2)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血浆中红细胞携带的氧气要穿过红细胞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进入线粒体内被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利用,共穿过了6层膜.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3)血浆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大分子的蛋白质,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少.
(4)血浆蛋白减少、过敏反应、淋巴循环受阻、肾小球肾炎等均会引起③组织液增多.
(5)正常人②内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
(6)①组织细胞内酶促反应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和pH.
故答案为:
(1)②③
(2)自由扩散      6         三
(3)②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4)血浆蛋白减少、过敏反应、淋巴循环受阻、肾小球肾炎等
(5)7.35~7.45      缓冲
(6)适宜的温度      pH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在组成成分上的不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省黄山市高二上期末文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是( )

A.氨基酸 B.核苷酸 C.脱氧核糖 D.磷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
A.染色单体形成和染色体数目加倍B.DNA的合成和蛋白质的合成
C.着丝粒的分裂和纺锤体的消失D.赤道板的出现和细胞板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外伤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在(  )
A.S区B.H区C.V区D.W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实验研究发现K+、Na+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人工质膜.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如果在人工质膜中加入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人工质膜.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B.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C.实验证明人工质膜有选择透过性D.K+通过人工质膜消耗了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本校连续四年来全体学生的体检结果对全体学生进行红绿色盲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性状表现型 2004届2005届 2006届2007届
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
色觉正常404398524432436328402298
红绿色盲8013160120
(1)第1组同学分析上表数据,可反映出红绿色盲遗传具有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特点,并计算出调查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1.23%.
(2)第2组同学希望了解红绿色盲症的,所以调查色盲男生甲的家族遗传病史,记录如下:男生甲的外祖父为红绿色盲,但其外祖母、祖父母、父母均正常.请问:男生甲的家族中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外祖父→母亲→男生本人.
(3)调查中发现一男生(III10)患有红绿色盲,其姐姐患有白化病,经调查其家族系谱图如下:

①若III 7与III 9婚配,生育子女中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frac{1}{12}$.
②若III 7为肤色正常的纯合子,与基因型为aaX BB的女性结婚,妻子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脱屑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种病.妻子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D(填序号),若妻子基因型为aaX Bb,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C(填序号)
A.染色体数目检测  B.基因检测 C.性别检测   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
1.4g2.1g0.2g10g1g15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mL.
(1)按物理性质分,此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目的菌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尿素和葡萄糖,实验需要振荡原因是为目的菌提供氧气.
(4)图中将细菌转到固体培养基上时,可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在实验中,下列材料或用具需要灭菌的是①和②,需要消毒的是③.(填序号)
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②玻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
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6)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①②③(填序号).
①土样不同                             ②培养基污染
③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表现出来的是(  )
A.碗豆的叶肉细胞B.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C.洋葱的分生区细胞D.果蝇的受精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

(1)取出的土壤样品应装入灭菌过的信封中带回实验室,称量时要在酒精灯的火焰旁.
(2)从物理状态看,图甲中的B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在进行选择培养时,要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振荡至观察到培养基变浑浊时更换培养基.
(3)图甲中C表示纯化菌株过程,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接种环(或接种针).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
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这条
划线无菌落的操作失误有以下两种可能:①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②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或未与第一区域末端交叉).
(4)为探究苯磺隆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作图乙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目的菌株能分泌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酶),该实验设计是不合理的,应增设不加入蛋白酶的对照组,结果实验组中苯磺隆含量比对照组高,才能证明假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