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a)、核DNA分子数目(b)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加倍

D.②→③表示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核DNA分子也随之平均分配

【答案】D

【解析】染色体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加倍,A错误;动物细胞分裂过程没有细胞板形成,B错误;过程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数目不变,形成原因是着丝点分裂,C错误;②→③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2NN,染色体上DNA分子也随之减半,原因是细胞一分为二,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科学家在某一生态系统中开展了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1).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2).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 .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 .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

(2)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 关系,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

(3)研究发现,经济植物黑麦草能抑制该入侵物种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

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营养液.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入侵物种幼苗的长势.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4)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 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抗虫棉的过程.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DNA上获取抗虫基因,需要用到的工具是 ,此工具主要是从 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它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 键断开.

(2)构建重组质粒时,常用Ti质粒作为载体,是因为Ti质粒上具有 ,它能把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 上.

(3)E过程是利用 技术完成,要确定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后,是否赋予了棉花抗虫特性,在个体水平上还需要做 实验;若要检测具有抗虫基因的棉花是否产生了相应蛋白,在分子水平上可利用 方法进行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图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一物质的形态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获得图乙结果时, (能/不能)利用图甲区细胞为材料,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2)丙图①→②②→③表示的生理变化过程分别发生在 __________阶段(填文字),图乙中e阶段细胞中最活跃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

(3)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ATPADP+Pi+能量,关于此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存在着能量的释放和贮存 B.ATP和ADP相互转变是可逆反应

C.酶1和酶2是催化不同反应的两种酶 D.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从而改善缺氧;另一方面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

B.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

C.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以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

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 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 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

C. 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

D. 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时神经元膜外Na+的浓度变低

B.细胞发生癌变后糖蛋白会增多

C.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比组织液中高

D.种子萌发时细胞内DNA/RNA比值比休眠时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