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下图是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4号患甲病说明1号和2号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6号和7号与甲病有关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frac{1}{3}$
C.从1号个体及子女推知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若3号不携带乙病基因,则乙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分析 1、分析甲病:12号个体为患甲病女性,而其父母都不患甲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分析乙病:由于3号和4号个体都正常,而9号个体患乙病,所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但不能判断乙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或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设控制遗传病甲、乙的等位基因分别为A、a和B、b.据此答题.

解答 解:A、4号患甲病不能说明1号和2号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12号患甲病为aa,则其表现正常的双亲7号和8号均为Aa.4号患甲病为aa,则其表现正常的双亲1号和2号均为Aa,则6号为$\frac{1}{3}$AA、$\frac{2}{3}$Aa.因此6号和7号与甲病有关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frac{2}{3}$,B错误;
C、从1号个体及子女不能推知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只能推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C错误;
D、若3号不携带乙病基因,则乙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点,遗传图谱的分析是解题的关键.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请回答下列关于胚胎工程方面的问题
(1)应用胚胎工程技术可以培育出“试管牛”.试管牛的培育需经过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以及在母体中发育和产出等过程.
(2)在“试管牛”的培育过程中,要使精子和卵母细胞在体外成功结合,需要对精子进行处理,使其获能.另外,培养的卵母细胞需要发育至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时期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3)早期胚胎可用人工方法从输卵管内获得,这过程称为冲卵,也可以从体内取出卵子,通过体外受精后进行早期胚胎培养获得.
(4)获得的早期胚胎可通过胚胎移植技术移人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暂不移人的胚胎可使用冷冻(或低温) 方法保存.
(5)动物的胚胎干细胞(ES)可由早期胚胎或者原始性腺分离培养获得.iPS与ES细胞同样具有发育的全能性,有望通过诱导iPS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后用于疾病的细胞治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完成如图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丙酮酸.
(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横线上.
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ACD,有氧呼吸反应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请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H20+6O2$\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②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D 阶段;
③呼吸作用过程中能产生氢的阶段是AC;
④氧气参与D阶段的反应.
⑤如果O2供应不足,则人体会进行的途径是AB,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试写出反应式C6H12O6$\stackrel{酶}{→}$2C3H6O3+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表,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土层物种数个体总数
0-5cm1179
5-10cm420
10-15cm313
A.表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B.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
C.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
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蚕豆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表现为红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使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1)图1 是某蚕豆病患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据图1 初步判断此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随后研究表明,控制合成G6PD 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在人的基因组中存在GA、GB 两种形式;突变基因g 不能控制合成G6PD.对该家族部分个体进行基因检测的结果如图2所示.
①人类基因组中GA、GB、g 互为等位基因.
②带有突变基因的个体平时不发病,但在食用新鲜蚕豆后1~2 天内会出现溶血症状.说明带有突变基因个体的发病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II-7个体的基因型为XGBXg,其发病是因为XGB基因未正常表达.II-7与II-8婚配所生子女有g基因的概率为$\frac{1}{2}$.
(3)有人推测,II-7个体相关基因未正常表达,原因可能是该基因中的G、C碱基被添加甲基(-CH3),影响了RNA聚合酶对该基因的识别.
①该基因不能被RNA 聚合酶识别,会影响该基因的转录过程.
②限制酶Hpa II酶和Msp I 酶的识别碱基序列均为“-CCGG-”,若DNA 被添加甲基,Msp I酶仍能切割DNA,而Hpa II酶则不能.提取II-7基因组DNA,用以上两种酶分别处理,然后运用PCR 技术扩增上述未表达基因(含有“-CCGG-”序列),若两组扩增产物不相同(相同,不相同),则支持上述推测.
③在基因研究中,常需利用限制酶.限制酶的功能是识别特定序列的双链DNA片段,并使每一条链中特定位点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观察分析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内染色体排列在细胞板上
B.图中组成4的基本元素有C、H、O、N、P5种
C.该图的下一个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为1:2:2
D.图中1不具有膜结构,在前期完成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哪项正确的表达了牛胚胎的发育顺序(  )
A.配子→受精→合子→胚→卵裂
B.合子→胚→胎儿→幼体→成体
C.合子→卵裂→囊胚→原肠胚→胎儿
D.精卵细胞形成→受精→合子→胎儿→出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表是植物Ⅰ和植物Ⅱ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时间03691215182124
植物Ⅰ气孔导度383530728152538
植物Ⅱ气孔导度11203830352011
(注:气孔导度能反映气孔张开的程度,其单位是mmol CO2•m-2•s-1,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表面单位面积的CO2的量)
(1)请在坐标图中画出植物Ⅰ和植物Ⅱ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曲线.

(2)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Ⅰ和植物Ⅱ吸收CO2的主要差异是植物Ⅰ主要在夜间吸收CO2,植物Ⅱ主要在白天吸收CO2;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Ⅰ,此特性的植物其细胞内结合水的含量相对较高.
(3)影响植物Ⅱ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水和CO2 浓度之外,还有光照强度(光照)、温度、无机盐(矿质元素)(指出两种).
(4)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光照强度和空气中CO2含量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丙图表示一天内某时间段密闭蔬菜大棚内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甲中图C点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甲乙丙三图中代表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依次为B、D、G.如果在缺镁的条件下,B点将向右方移动.

(5)请写出甲图A点有氧条件下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若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不变,则C点与B点相比较,叶绿体基质中C3的含量较少(填“较多”、“较少”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红外线CO2分析仪可用于测定混合气体中CO2的浓度及其变化量.将水稻的成熟绿叶组织放在密封透明的小室内给予适宜光照,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光合作用效率.图1甲为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图1乙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a、b表示物质,①~④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1甲中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的是E点.
(2)图1乙中各种生物(除病毒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③(填序号).
(3)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保持一定的pH值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
①在图中乙处光照开始后,溶解氧浓度稍有增加后不再增加而稳定,原因是容器中CO2减少,绿藻细胞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②在图中丙处添加CO2,短时间内细胞中C3和C5的含量变化是C3增加,C5减少.
③若在图中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e.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