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 )
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
B.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
C.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
D.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证明镁是小麦生长发育必需的无机盐,李老师设计了四组实验让学生选择(见表).能达到实验目的组合是( )
实验组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实验材料 | 10株小麦苗 | 10株小麦苗 | 1株小麦苗 | 1株小麦苗 |
培养液 | 完全营养液(含小麦生活必需的无机盐) | 缺镁的完全营养液 | 缺镁的完全营养液 | 完全营养液(含小麦生活必需的无机盐) |
A.甲、丁
B.甲、丙
C.甲、乙
D.丙、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图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因为细胞中有中心体,所以可以推断该细胞很可能为动物细胞
B. 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C. 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⑤和⑥
D. 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连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9月15日,美国科学家在《自然·通讯》报道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即利用超声波开启蠕虫的神经元。该技术的亮点是可以利用超声波控制蠕虫的爬行方向。现已知观察蠕虫的爬行需要利用显微镜,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蠕虫逆时针旋转,则实际上蠕虫的旋转方向为( )
A.逆时针
B.在左侧是顺时针,在右侧是逆时针
C.顺时针
D.在左侧是逆时针,在右侧是顺时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生理过程在人体不同细胞内能够普遍发生的是
A.相同的DNA复制成不同的DNA
B.相同的DNA转录出不同的RNA
C.相同的密码子翻译出不同的氨基酸
D.相同的tRNA携带不同的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Ⅳ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5
C. 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D. 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男孩患乙遗传病的概率是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细胞中,其无氧呼吸过程会以乳酸为主要产物的是( )
A.密闭塑料袋中苹果的细胞
B.用于制作酒精的酵母菌
C.剧烈奔跑时的马骨骼肌细胞
D.浇水过多的青菜根部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遗传学问题:
(1)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在代谢、调节及遗传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对T2噬菌体进行标记,然后对细菌进行侵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他们所利用的标记元素是_____,请你简述对T2噬菌体进行标记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三种病毒合成自身蛋白质和核酸的过程:
根据图示回答:
①更容易发生突变的是病毒_____。
②7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需要的酶是_________。
③图解中属于翻译过程的是_______。
(3)“太空甜椒”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与普通甜椒相比,“太空甜椒”果实大、果皮厚,色泽鲜艳,营养丰富。现有纯种小果实普通甜椒和未知基因型的大果实“太空甜椒”(假设果实大小受基因D、d控制),某同学用自交和杂交的方法对大果实“太空甜椒”的基因型进行鉴定,请你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方法一:自交
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杂交
操作: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