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13年4月16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全国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77例,其中16人已死亡,流感再度备受关注.医学界正在致力于研究预防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由于来源于小鼠体的单克隆抗体,治疗效果不很理想.科学家决定采用基因敲除术将小鼠的Ig基因敲除,代之以人的Ig基因,然后用 H7N9病毒去免疫小鼠,再经杂交瘤技术即可产生大量完全人源化抗体.如图是某科研机构的实验方案.请回答:
(1)此处基因敲除技术的受体细胞不是小鼠的受精卵,而是小鼠的
 
细胞,经技术处理后的该细胞,再重新植入小鼠脾脏中增殖.
(2)小鼠B淋巴细胞用B表示,小鼠骨髓瘤细胞用A表示,在培养液中,用灭活的动物病毒作促融剂,培养液中共有
 
种类型的融合细胞(只考虑两两融合)
(3)第一次筛选是选出
 
 型的细胞(用字母组合表示),筛选具体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物质,抑制骨髓瘤细胞DNA的复制,而B细胞DNA复制虽不受影响,但增殖能力很有限,只有杂交瘤细胞可以借助B细胞DNA复制的途径,继续增殖.此种培养基称为
 
培养基.
(4)将能产生抗H7N9病毒的杂交瘤细胞在动物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其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的MS培养基相比,特有成分是
 

(5)利用上述技术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制作成诊断盒,用于准确、快速诊断H7N9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者,这种诊断运用了
 
杂交技术.
(6)有人设想,能否利用经H7N9病毒免疫后小鼠效应T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大量生产单克隆干扰素,用于H7N9禽流感患者的有效治疗.你觉得该方法
 
(可行/不可行),因为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利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制备的过程中的两次筛选考生必须识记.由于细胞融合的结果可能有三种情况: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杂交瘤细胞,因此需要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
解答: 解:(1)此处基因敲除技术的受体细胞不是小鼠的受精卵,而是小鼠的B淋巴细胞细胞,因为B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2)在诱导细胞融合时,若考虑两两融合,则有AA、BB和AB三类细胞,而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异种细胞核融合的细胞,所以需要选择培养基的筛选才能获得所需要的杂交瘤细胞,该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3)第一次筛选是选出AB 型的细胞(用字母组合表示),筛选具体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物质,抑制骨髓瘤细胞DNA的复制,而B细胞DNA复制虽不受影响,但增殖能力很有限,只有杂交瘤细胞可以借助B细胞DNA复制的途径,继续增殖.此种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4)将能产生抗H7N9病毒的杂交瘤细胞在动物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其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的MS培养基相比,特有成分是动物血清或血浆.
(5)利用上述技术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制作成诊断盒,用于准确、快速诊断H7N9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者,这种诊断运用了抗体--抗原杂交技术.
(6)由于骨髓瘤细胞是效应T细胞要攻击杀死的靶细胞,两者不可能融合成杂交瘤细胞,所以不能利用经H7N9病毒免疫后小鼠效应T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故答案为:
(1)B淋巴细胞    
(2)3    
(3)AB    选择    
(4)动物血清或血浆
(5)抗原-抗体    
(6)不可行   骨髓瘤细胞是效应T细胞要攻击杀死的靶细胞,两者不可能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点评:本题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动物细胞培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细胞凋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又称为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C、受基因的调控
D、细胞代谢中断引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它的吸肥能力和再生能力极强,上世纪30年代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片闲散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表(单位:株/m2
年份
种名
0102030405
豚草0.30.51.11.52.3
狗尾草10.09.288.95.5
曼陀罗3.02.11.10.30.1
龙葵3.02.00.400
灰绿蔓3.22.81.71.30.6
(1)豚草在这五年的种群增长曲线属于
 
型,形成这种增长的原因是
 

(2)由表可以看出,豚草引入后,龙葵种群密度逐年下降,最后在该群落中消失,这一现象说明豚草与龙葵的
 
是最相近的.

(3)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若干年后,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将
 

(4)乙图表示某段时间豚草种群增长速率的曲线,请在丙图中给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
(1)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可引起该种群的
 
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
 
(一定环一定)产生新物种.
(2)若图示物种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的野生扬子鳄,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m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
 
,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3)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
 
(k1 K2、O),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
 
此时东亚飞蝗不断的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若该细胞是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则该细胞没有的结构是大液泡和[
 
]
 

(2)如果将该细胞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将会出现细胞壁与[
 
]
 
分离的现象.
(3)能消耗ADP的结构是[
 
]
 
、[
 
]
 
、[
 
]
 

(4)图中⑦产生的O2被⑥利用,需穿过
 
层磷脂分子层.
(5)图中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生物爱好者在一次重复孟德尔的杂交试验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罕见现象:选取的髙茎(DD)豌豆植 株与矮茎(dd)豌豆植株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其中有一棵F2植株自交得到的F2出现了髙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他利用所掌握的遗传学知识对此遗传现象作出以下解释,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将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1)对此分离现象的可能解释如下:
①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干扰,导致基因型是Dd的F1植株幼苗发育成为基因型是
 
的四倍体植株.
②该F1四倍体植株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③F1四倍体植株自交,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产生的F2出现了
 
种基因型,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2)验证实验:
为证明以上的解释是否正确,需要通过
 
实验来测定F1的基因型,即选择待测F1豌豆和表现型为
 
的四倍体豌豆进行异花授粉,请用遗传图解表示预期的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若甲模式中,靶腺为肾上腺皮质,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进而影响和调节肾上腺皮质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2)如果头部创伤导致图中乙模式的分泌激素消失,人患尿崩症,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说明此分泌激素是
 

(3)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的信号传递形式是
 

(4)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①材料和用具:大白鼠若干,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小动物活动测定仪等.
(实验提示:给药途径为每日灌胃,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作考试要求,室温恒定.)
②方法与步骤:
第一步:
 
 
,并分别用给出的仪器,测定与记录耗氧量和活动量.
第二步:每日用灌胃器给予甲组鼠灌胃甲状腺激素溶液,给予乙组鼠
 

第三步:在
 
的环境中饲养一段的时间,测定与记录甲、乙组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
③结果预测与分析:
a.未给甲状腺激素时,经测定发现甲、乙两组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相近.
b.给甲组鼠甲状腺激素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以下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都会出现纺锤体和遗传物质的复制
B、衰老的细胞没有基因表达过程
C、致癌病毒可通过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
D、细胞的分裂、分化、坏死对生物体均有积极的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
B、缓冲物质对的存在使得机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维持pH稳态
C、若某种病毒特异性的破坏吞噬细胞,则其只影响特异性免疫过程
D、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