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地建立的生态农场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
(2)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使废物资源化.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
D.人占有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
(3)对于土壤中如蚯蚓等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采用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在进行丰富度的统计时,计名计算法适用于 的群落。
(4)在农田中释放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除去害虫属于 信息传递;一只黑脊鸥的亲鸟对小鸟发出报警鸣叫时,小鸟作出隐蔽反应,属于 信息传递。
答案(1)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BC (3)取样器取样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4)化学 物理
【解析】:从生态系统的示意图可看出农田收获的粮食、蔬菜被人利用,不能被人直接利用的植物的秸秆和生活垃圾进入了沼气池,产生了沼气供人们使用,而沼渣和沼液则既可以作为植物生长的肥料,也可以为鱼类和蚯蚓提供食物,从而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遵循的是“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方式,使废物资源化,同时也使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利用,减少了外来物质的输入,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对于土壤中如蚯蚓等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其中计名计算法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化学信息指的是生物分泌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物理信息指的是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2)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使废物资源化
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
D.人占有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
(3)蘑菇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
(4)下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一地段蚯蚓数量的变化,在图中B点时,蚯蚓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型。K值的含义是 ,如果环境条件发生改变,该值 (填“能”或“不能”)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四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2)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使废物资源化 | 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
C.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 | |
D.人占有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吉林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模块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下图是某地建立的生态农场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
(2)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废物资源化,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D.人占有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
(3)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其作用是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采用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在进行丰富度的统计时,通常有计名计算法和 法,其中前者适用于 的群落。
(4)在农田中释放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除去害虫属于 信息传递;植物的颜色,形状等,某些植物的花对于传粉昆虫来说属于 信息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四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2)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使废物资源化 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
D.人占有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
(3)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可能属于 。在建立该生态系统以前,在炎热的夏天,鱼塘水体会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水变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发臭的原因是_________。
(4)下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农田中某一地段蚯蚓数量的变化,在图中B点时,蚯蚓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型。如果环境条件发生改变,该K值 (填“能”或“不能”)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