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如图所示为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和他们子女的基因型及其他们对应的表现型(秃顶与非秃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群中,男性、女性在秃顶和非秃顶方面的表现没有差异
B.若一对夫妇均为秃顶,则所生子女应全部表现为秃顶
C.若一对夫妇均为非秃顶,则所生女儿为秃顶的概率为0
D.若一对夫妇的基因型为b+b和bb,则生一个非秃顶孩子的概率为$\frac{1}{2}$

分析 人类的秃顶和非秃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b+和b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型为b+b+的个体表现为非秃顶,基因为bb的个体表现为秃顶;基因为b+b的男性个体表现为秃顶、女性个体表现为非秃顶.

解答 解:A、在人群中,当为纯合体时,男性、女性在秃顶和非秃顶方面的表现没有差异;当为杂合体时,男性、女性在秃顶和非秃顶方面的表现有差异,A错误;
B、秃顶的两人婚配,基因型有两种情况:b+b和bb、bb和bb,所以后代女孩的基因型有b+b和bb,其中b+b为非秃顶,B错误;
C、若一对夫妇均为非秃顶,则男性必为b+b+,所生女儿为b+b+或b+b,所以为秃顶的概率为0,C正确;
D、若一对夫妇的基因型为b+b和bb,则生一个非秃顶孩子的概率为$\frac{1}{2}×\frac{1}{2}$=$\frac{1}{4}$,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遗传规律的运用和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其中“秃顶”性状的遗传比较特殊,b+b在男性和女性中的表现型不同,需要特别注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美国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中成功培育出膀胱,并顺利移植到7名患者体内.该培育过程是:从患者的膀胱上取下普通邮票一半大小的活细胞样本,膀胱从外到内是由三层构成,即肌肉、胶原质和膀胱上皮.将活细胞样本中胶原质剥下,将肌肉细胞和膀胱上皮细胞分别置于不同的培养皿中培养,约一周后将这些细胞放在一些海绵形状的可生物降解的由胶原质制成的“支架”上继续培养,再过7周左右,原先的数万个细胞已经繁殖到15亿个左右,布满“支架”,膀胱上皮在内,肌肉在外.医生将“新膀胱”移植到患者膀胱的上面.这样新器官会继续生长并与老器官“重组”取代老器官中丧失功能的部分.培育过程如图所示.
(1)a过程属于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培养,其培养基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液含有的营养成分的主要不同点是前者含有动物血清.
(2)b过程由数万个细胞繁殖到15亿个细胞是有丝分裂(细胞分裂)的结果,上述过程中不但需要无菌、无毒的环境、适宜的营养,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气体环境.
(3)新器官与老器官的“重组”否(是、否)为基因重组?因为新器官与老器官的遗传物质相同.
(4)“新膀胱”移植后,否(是、否)会成为抗原?因为新老器官具有相同的、蛋白质等物质.
(5)除上述方法外,还可将患者的体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这是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形成相应组织、器官.
(6)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可诱导iPs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分化的实质是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我国目前临床使用的乙肝疫苗大多为基因工程疫苗,其有效成分是一种叫做乙肝表面抗原的蛋白质(S蛋白,对应的基因为S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项技术中,S基因属于目的基因.为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得S基因,可用的技术是PCR技术,其原理是DNA双链复制.
(2)用同种限制酶处理S基因和载体,并用DNA连接酶使之结合,这里的DNA片段两两结合的产物有3种,除了S基因,构建好的表达载体还应具有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结构.
(3)将表达载体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筛选得到工程细胞.使用合成培养基培养工程细胞时,通常需要加入动物血清等天然成分.工程细胞在生长过程中有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现象,需要定期使用胰蛋白酶处理,以便于分瓶继续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定期收集培养液,分离纯化即可得到所需产品.
(4)由于哺乳动物细胞娇嫩挑剔,培养较难,成本较高,近些年科学家们又发明了“乳腺生物发生器”,从饲养的转基因动物分泌的乳汁中提取所需产品.在这种技术中,构建表达载体时需要将S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并将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的方式,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填细胞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研究证明有些内质网还可以合成磷脂,除满足自身需要外,还参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的形成
B.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C.中心体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酵母菌细胞具有染色体,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探究酶的特性”系列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无关变量不止一种
B.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
C.在“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中,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D.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不止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漳州二模)果蝇的腹部有斑与无斑是一对相对性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现让无斑红眼雌果蝇与某雄性果蝇杂交,产生的众多子代中表现型有4种:有斑红眼雌性,无斑白眼雄性,无斑红眼雌性,有斑红眼雄性.则亲本中的雄性果蝇基因型为( )

AA

Aa

aa

雄性

有斑

有斑

无斑

雌性

有斑

无斑

无斑

A.AaXBY B.AaXbY

C.AAXBY D.aaXb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符合可持续发展观,提高粮食产量的举措是(  )
A.多施化肥,喷洒农药防治害虫B.改良品种,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
C.围湖造田,扩大作物种植面积D.精耕细作,掠夺式利用土地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乐陵市校级期末)遗传的基本规律发生在( )

A.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B.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中

C.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中

D.子一代自交,产生子二代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二实验班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秋•花都区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增长型种群的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一定能不断增加

B.在环境条件没有剧烈变化时,种群数量增长趋势呈现S型

C.农业生产中利用性引诱剂可以直接明显降低种群数量

D.种群数量与该种群个体大小有关,而与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