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分析图示,①表示细胞壁,②表示液泡膜,③表示细胞膜,④表示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⑤表示细胞壁与细胞膜的间隙,⑥表示②③④共同构成的原生质层.
2、图示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3、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解答 解;(1)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取口腔上皮细胞→制作装片→用盐酸水解→冲洗装片→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进行染色→观察.
(3)此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是细胞失水的结果,⑤中充满着外界溶液.⑥是原生质层,由液泡膜、细胞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共含有4层磷脂分子.由于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与其正常情况比较,所发生的变化是:液泡的体积小,液泡的颜色深,细胞液浓度大,细胞从外界溶液环境吸收水分的能力大.
(4)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某种鱼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故自变量是pH,由图可知:在各自的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低的是肠蛋白酶.
故答案为:
(1)脂肪 还原糖 蛋白质 橘黄
(2)水解
(3)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蔗糖溶液) 原生质层 4 大
(4)pH 肠蛋白酶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的相关知识,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膜的成分为蛋白质和磷脂 | |
B. | 自养生物不一定具有叶绿体但均具有光合色素 | |
C. |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分布着大量蛋白质,它们是从核孔处进入的 | |
D. | 突触前膜内分布着数量较多的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是因为核糖体上合成的神经递质需通过胞吐作用到达突触间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4和9 | B. | 4和27 | C. | 8和27 | D. | 32和8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是磷酸、③是鸟嘌呤 | B. | ②为核糖或脱氧核糖 | ||
C. | ⑤为脱氧核苷酸长链的片段 | D. | ④为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
B. | 胰高血糖素、胰蛋白酶 | |
C. | 性激素、促性腺激素 | |
D. | 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由图可知此激素可能是胰岛素 | |
B. | 该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体,穿过两层膜进入细胞核,作用于细胞核DNA,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 |
C. | 该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新陈代谢 | |
D. | 该激素一经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故机体需源源不断产生,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