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相对一般农业生态系统而言,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充分 利用了______________中的能量。
(2)由于自然灾害的发生,该村落与外界失去了通讯联系,不能及时得到物资供应,尤其是粮食紧缺,若此村落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得到外界援助且尚可农耕及畜牧养殖,此种状态下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例如, 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则现有人群可存活的时间将是原来的__________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3)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这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图解(各种生物的呼吸耗能不要求画出)。
(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粪便等废物 (2)1.96 (3)略
【解析】
试题分析: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与常规农业生态系统不同的是增加了沼气池发酵等设备,利用了粪便等废物中的能量。
(2)人摄食植物性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植物→人,人摄食(草食)动物性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植物→草食性动物→人,假设现在村落中人们获得的总能量为a,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当膳食结构是(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为1:1时,需要植物提供的能量为1/2 a÷10%+ 1/2 a÷ 10qo÷10% =55a;当膳食结构是(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为 1:4时,需要植物提供的能量为4/5 a÷10%+1/5 a÷10% - 10%= 28a,改变膳食结构后节约的能源为55a -28a =27a,可以供养现有人口的27a/28a =0.96(倍)。因此,改变膳食结构后,原有能量可以供养现有人口存活的时间是原来的1 +0. 96=1.96(倍)。
(3)画能量图的关 键是明确能量来源(太阳能),判断能量流动关系,分清能量流动的途径。将这些能量流动关系顺着能量流动方向用箭头和文字连接起来,就画出了这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图解。本题中,不要求体现出呼吸散失的能量,所以能量流动为太阳能流入农作物,再由农作物分别流向微生物、禽畜和人;禽畜的能量有一部分流向人,有一部分流向了微生物;人的能量流向微生物。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江苏省淮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 题型:综合题
(6分)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由于 ,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稳定性较差。
(2)图示的生态系统既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又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主要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 和 原理。
(3)图示的生态系统与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还具有
和 等优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 题型:综合题
(6分)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由于 ,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稳定性较差。
(2)图示的生态系统既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又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主要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 和 原理。
(3)图示的生态系统与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还具有
和 等优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由于 ,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稳定性较差。
(2)图示的生态系统既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又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主要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 和 原理。
(3)图示的生态系统与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还具有
和 等优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由于 ,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稳定性较差。
(2)图示的生态系统既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又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主要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 和 原理。
(3)图示的生态系统与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还具有 和 等优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