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
(1)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到相邻侧芽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下图为实验示意图。
①α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 )
A.180°≥α>0°
B.180°≥α≥90°
C.90°≥α>0°
②在两组实验中若α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一定相同吗?________。
③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做________(填“横切”或“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的平均长度,做出比较。
(3)下图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________、茎的远地侧的是________。
(4)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此科研人员所做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液中,作为对照组。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其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后,视野随即变暗 | |
B. | 甲是高倍镜下观察的结果,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比乙的多 | |
C. | 观察过程中,甲中的细胞逐渐长大至乙中的大小 | |
D. | 甲乙视野中相同两个细胞,其实际间距是不同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不同 | |
B. | 乙细胞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 | |
C. | 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或精细胞 | |
D. | 丁细胞不可能发生A和a、B和b等位基因的分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组中的各细胞形态,大小都相同,为次级精母细胞 | |
B. | B组中的细胞中可能含有1个,2个或4个染色体组 | |
C. | 中心粒发生倍增与分开的细胞被统计在C组 | |
D. | 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细胞均被统计在D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唐山第一中学高二下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果某激素主要作用于机体内某器官的细胞,而对机体内其他器官的细胞影响不大,则该激素的特异性强。下列哪一组激素的特异性最弱( )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胰岛素 B.促性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C.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唐山第一中学高二下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下图1、2为实验的初始状态,以下关于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和图2的实验结果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而图3则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B.图1的实验结果是a、b都不弯曲,但原因不相同
C.图2中的实验结果是放琼脂块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琼脂块N的不弯曲
D.图3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唐山第一中学高二下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
B.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
C.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
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石家庄第一中学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获得纯种的方法不包括( )
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根据微生物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
C.利用高温高压消灭不需要的杂菌
D.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