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对下列细胞图中有关染色体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可能是体细胞,也可能是生殖细胞
B.图甲所示的细胞如果是体细胞,该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
C.图乙所示的细胞如果是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图乙中含有4个DNA分子、2个着丝点、2个中心粒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有3个染色体组,12条染色体;乙图中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细胞分裂的中期.

解答 解:A、甲图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可能是体细胞,也可能是六倍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A正确;
B、甲图所示的细胞如果是体细胞,可能是三倍体,所以该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B正确;
C、如果乙图所示是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正确;
D、乙图中含有4个DNA分子、2个着丝点、4个中心粒,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细胞是生物体机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并非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
B.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总与ATP的水解反应相关联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在人体中,如果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就可能导致细胞恶性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图解(部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神经递质,该物质通过胞吐(外排)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2)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
(3)b物质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该处膜内电位的变化为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4)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变化是减少.
(5)图中c是突触蛋白,它在大脑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实验表明,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粒的DNA片段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属于基因突变
B.有丝分裂过程中可出现染色体变异
C.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无性生殖的出现促进了生物进化和多样性的形成
D.狮(2N=38)与虎(2N=38)交配产生的后代狮虎兽,都只可以构成一个种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成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B.由种子生长发育成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细胞分化是由基因决定的,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比较正确的是

A.叶绿体基质中可发生CO2→C6H12O6,线粒体基质中可发生C6H12O6→CO2

B.叶绿体内膜上发生水的分解产生大量[H],线粒体内膜上发生水的合成消耗大量[H]

C.叶绿体基质中随有机物合成会消耗ATP,线粒体基质中随有机物分解会产生ATP

D.叶绿体中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中能将化学能转变成光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相关物质关系的归纳正确的是(  )
A.在蛋白质分子中,游离的氨基(-NH2)数目=肽链的条数
B.在蛋白质分子中,氧原子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的条数
C.在1个mRNA分子中,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在合成质粒过程中,脱下的水分子数目=脱氧核苷酸数目-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2分)下图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的某种植物光合速率(以O2释放量为测定指标)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

(1)图中bc段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若其它条件不变,对叶绿素而言,有效辐射的光主要是

(2)在图中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3)在实验过程中,给该植物浇灌Hl8O2,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Hl8O2先参与

(4)叶绿素分子中的Mg2+可被Cu2+置换,实验中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形成的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可能是

(5)经测定,该植物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的物质含量比值为10:31:119,经植物生长调节剂Ttgx-15处理细胞后,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变为10:46:220。据此分析,Ttgx-15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2分)对某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调查中发现:甲病在患有该病的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以下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假定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

有甲病、

无乙病

无甲病、

有乙病

有甲病、

有乙病

无甲病、

无乙病

男性

279

150

6

4465

女性

281

16

2

4701

(1)由表中数据分析,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主要理由是

(2)如图是该小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甲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乙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请根据家族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Ⅲ10的基因型为

②如果Ⅳ11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 ,只患甲病的概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