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核质之间存在着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下列物质中,必须从核孔进入核内的是(  )
A.RNA聚合酶B.RNAC.呼吸酶D.氨基酸

分析 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上有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

解答 解:A、RNA聚合酶在细胞质的核糖体合成后,经核孔进入细胞核,参与转录过程,A正确;
B、RNA主要在细胞核内转录形成,经核孔出细胞核,到细胞质中,B错误;
C、呼吸酶在细胞质的核糖体合成后,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参与细胞呼吸,不进入细胞核,C错误;
D、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合成原料,而合成场所是细胞质的核糖体;且氨基酸是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核孔,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没有水就不能存活.
(1)水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参与了线粒体(具体场所)中丙酮酸的进一步氧化分解.
(2)有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据图1回答问题:
①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酵母菌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
②由图可知,酵母菌通过此生理过程产生某种气体的同时,还产生了酒精.
③用煮沸又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同时液体表面覆盖一层液体石腊的原因是:除去溶液中的O2,并阻止O2进入溶液
④把该装置放在25℃~60℃的温度条件下,每次间隔5℃,测定释放气体的量(单位不要求考虑),请在图2坐标中绘制出气体释放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注:酵母菌进行该代谢活动所需的最适温度为40℃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A毛细血管;B毛细淋巴管;C组织细胞.
(2)abc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的是a;请以图示表示a与d之间的物质交换:.(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abc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a与b之间隔以细胞膜,b与d之间隔以毛细血管壁,b与c之间隔以毛细淋巴管壁.
(4)人体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为内环境.具体而言,a与外界物质交换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系统有直接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DNA和RNA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分布上,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全部存在于细胞质中
B.从化学组成上,DNA与RNA的碱基完全不同
C.结构上,DNA多为双螺旋结构,RNA通常为单链结构
D.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自然种群的雌雄异株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该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和紫色)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叶型(宽叶和窄叶)由另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和d)控制,请据图回答.

(注:图甲为该植物的花色控制过程,图乙为该植物的雄性植株染色体简图,同源部分(图中的I片段)基因互为等位,非同源部分(图中的II,III片段)基因不互为等位)
(1)图甲中的基因是通过酶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该植物的花色性状.
(2)若某开蓝花的植株基因A发生了突变,但该植物仍能开蓝花,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该植物控制蓝花性状的基因型为AA,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A基因突变为a基因;
(3)该植物白花植株与蓝花植株杂交,蓝花植株的种子种下去的植株全开紫花,则父本控制花色的基因型是aaBB,母本控制花色的基因型是AAbb.用F1中雌雄植株相互杂交,F2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色:蓝色:白色=9:3:4.
(4)若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图乙中I片段,宽叶(D)对窄叶(d)为显性,则该基因在雌株和雄株的体细胞中是否均成对存在?;基因A和基因D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吗?符合(符合/不符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酵母菌是人类文明史中被应用得最早的微生物.请回答有关酵母菌的问题:

(1)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上左图中孢子的染色体数目为N.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根据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量.是否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可以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是否变成灰绿色来判定.果酒制作过程中所需的温度条件是18-25℃.
(3)上右图为稀释100倍的酵母菌培养液样品用1mm×1mm×0.1mm规格的血球计数板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该样品中酵母菌的密度为1.8×108个/mL.所得活菌数值比实际值大(填“大”或“小”),原因是死亡个体也被计算在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物质是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在ATP的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那么合成该化合物的场所及其发挥主要生理作用的场所分别是(  )
A.高尔基体和叶绿体B.核糖体和细胞核
C.核糖体和线粒体D.细胞核和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地有一种剧毒的具有红、黄、黑色醒目环状花纹的珊瑚蛇,还有一种和珊瑚蛇非常相似的无毒王蛇也有醒目环状花纹,无毒王蛇类似珊瑚蛇的外观对其生存有什么影响呢?针对这个问题,某生物小组进行了如下研究.
(1)首先他们提出了这样的假设:与珊瑚蛇有相似的外观会排斥捕食者.根据这个假设,预期捕食者对有醒目环状花纹蛇的攻击频率低于(高于/低于/等于)无环状花纹的蛇.
注:以蛇被捕食者攻击的次数为统计指标.
(2)该小组制定的实验方案是:
①小组成员制作了50条有醒目环状花纹的人造蛇和50条无环状花纹的人造蛇,分别作为实验中的实验和对照组.
②在不同地点放置两种人造蛇,放置数量的基本要求是数量相等.
(3)4周后,回收了所有的人造蛇,并把实验结果填入你事先设计好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请设计一张本实验结果记录表,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提示:被攻击次数具体数值不作要求,以A、B表示;本实验仅考虑做一次.)
若最后实验方案实施后,根据填入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结果与预期(或假设)相符合,说明和珊瑚蛇相似的外观会排斥捕食者.
若要在野外调查无毒王蛇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某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乳酸菌、HIV生物样品进行有机物成分分析.以下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
A.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的是T2噬菌体和HIV
B.含有DNA、RNA、蛋白质等成分的是玉米、小白鼠、乳酸菌
C.含有DNA、RNA、蛋白质、糖原等成分的是小白鼠和玉米
D.含有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和乳酸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