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 秋水仙素浓度(%) | 处理株或种子数 | 处理时间 | 成活率(%) | 变异率(%) |
滴芽尖生长点法 | 0.05 | 30 | 5天 | 100 | 1.28 |
0.1 | 86.4 | 24.3 | |||
0.2 | 74.2 | 18.2 |
分析 1、分析表格: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的浓度,因变量是处理植株的成活率和变异率.表中数据表明:用0.1%秋水仙素滴芽尖生长点时,变异率最高.
2、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的方法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也可以用低温诱导的方法,它们的原理相同,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解答 解:(1)根据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的浓度,因变量是成活率和变异率,因此该实验的因变量有2个.
(2)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纺锤体是在分裂前期形成的,因此秋水仙素主要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秋水仙素处理会阻碍细胞分裂,如果停止秋水仙素处理后第20h,发现1个细胞分裂成为2个细胞,则可以推测秋水仙素对该细胞没有发挥作用,则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
(3)获得上述理想变异株后,用四倍体罗汉果与二倍体杂交,获得三倍子无籽罗汉果种子,种植罗汉果种子即可获得三倍体无籽罗汉果植株.
(4)用秋水仙素处理芽尖后绝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加倍,但却发现罗汉果的果肉、果皮中没有罗汉果甜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控制罗汉果甜苷的基因发生突变(或染色体片断缺失).
故答案为:
(1)B
(2)前期 没有
(3)用四倍体罗汉果与二倍体杂交,获得三倍子无籽罗汉果种子,种植罗汉果种子获得植株
(4)控制罗汉果甜苷的基因发生突变(或染色体片断缺失)
点评 本题结合数据表格,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掌握生物变异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尤其是几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缺点等.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过程①中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都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 |
B. | 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 | |
C. | 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既产生也消耗[H] | |
D. | 过程③释放的能量全部用于合成AT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心肌细胞在酶的合成过程中伴随着ATP的合成 | |
B. | 心脏不停地跳动是因为心肌细胞中含有大量的ATP | |
C. | 心脏有节律地收缩、舒张不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 | |
D. | 内环境中Ca2+、K+等浓度的急剧改变影响心脏的跳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由图2可知,促进黄化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10-7-10-5mol/L之间 | |
B. | 图1中,乙烯从M点开始合成,由此可以看出生长素和乙烯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 |
C. | 图1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图2表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 |
D. | 由图1可知,当黄化豌豆幼苗茎切段中的乙烯含量增高时,生长素可能会失去生理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病毒是生命系统最基础的结构层次 | B. | 病毒是不含细胞结构的生物 | ||
C. | 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 D. | 病毒可在内环境中完成增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 |
B. | 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 |
C. | 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均可实现自给自足 | |
D. | 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其主要传播媒介是血液和精液 | |
B. | 在第一年内,造成HIV的浓度明显下降的原因是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 |
C. | T细胞是在骨髓中分化成熟的细胞,可再增殖分化 | |
D. | 研制疫苗的主要困难在于HIV是RNA病毒,易变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