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某突触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突触一定存在于两个神经元之间
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不一定会产生动作电位
C.每个突触小泡中含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
D.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会影响通道蛋白
【答案】A
【解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后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的信号转换方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A、在反射弧中,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之间也存在突触,A错误;
B、乙酰胆碱分子必须达到一定的结合数量才能使得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
C、每个突触小泡中含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C正确;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进而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
故选A。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根据各概念图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甲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糖类物质,则甲图可以表示多糖b和糖原a的关系
B.若乙图中a和b分别代表DNA和RNA,则乙图可以代表硝化细菌的核酸
C.丙图可体现出细胞生物膜系统c、核糖体a和线粒体b的关系
D.丁图能体现生态系统消费者c、各种动物a和各种真菌b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以大鼠神经元为材料,研究细胞外 ATP 对突触传递的作用。
(1)Glu 是大鼠神经元的一种神经递质,科研人员分别用 Glu 受体抑制剂、ATP 处理离 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检测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 1 所示。实验结果表明,ATP 对 突触传递产生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用 Glu 和 Glu + ATP 分别处理突触后神经元,检测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差异。由此推测 ATP 对突触____________ (结构)没有 直接的作用。
(2)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给予突触前神经元细胞一个电刺激时,能够引起细胞膜上 Ca2+通道的开放,Ca2+流入细胞,使_____与突触前膜融合,递质释放。结合图 2 所示实验结果分析,ATP能够_____,结合上述结果推测 ATP 对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的作用是_____,从而影响兴奋在突触的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稻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具有抗病基因H,12号染色体上具有耐缺氮基因T,而华南籼稻优良品种乙染色体相应位置均为隐性基因。将甲、乙杂交,F1自交,用PCR方法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
HH | Hh | hh | TT | Tt | tt |
12 | 71 | 60 | 54 | 97 | 49 |
(1)耐缺氮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2)F2群体中HH、Hh、hh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6:5,________(选填“符合”或“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研究人员推测“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数量比。
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7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P1和P2(如图),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无基因P1和P2。
①据此可知,F1带有H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________分裂时期表达,而P2在_________细胞中表达。
②P1和P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_________更多地传递给子代,“自私”地维持了物种自身的稳定性。
(4)科研人员利用杂交育种技术改良乙水稻,获得了HHTT型乙水稻新品种。最终选出的植株中,部分个体含P1P2基因,部分不含,应保存其中哪一类?请分析说明理由。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工厂设计的芦柑加工工艺流程,请分析回答:
(1)为提高出汁率过程②使用果胶酶处理,该酶包括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____酶,为提高该酶的利用率常采用________技术,固定化酶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过程③接种的菌种是______。
(2)芦柑果皮可用来提取香精油,过程④最好采用的方法是____法。为提高出油率,材料需经过________处理,然后漂洗。
(3)芦柑皮压榨后先经过________收集液体,再加入相当于芦柑皮质量 0.25%的NaHCO3 和 5%Na2SO4,导致液体________,然后就可以吸取精油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餐厨垃圾废液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微溶性物质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并利用,但由于初期有益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存在发酵周期长、效率低等缺点,极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1)为探究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处理某餐厨垃圾废液的最佳接种量比,来制备微生物菌剂,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两种菌液进行不同配比分组处理如下表所示:
编号 | R0 | R1 | R2 | R3 |
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 | 1:0 | 0:1 | 1:1 | 2:1 |
将上表菌液分别接种于l00mL__________中进行振荡培养,振荡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本实验还需设置对照组为__________。
②培养3天后测定活菌数,取一定量菌液进行__________稀释,然后分别取0. 1mL的菌液采用__________法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中培养。进行计数时,可依据__________对两种菌进行区分,并选取菌落数在__________内的平板。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__。
(2)为进一步探究菌种比例对该餐厨垃圾废液中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的降解效果,测得15天内废液中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知分别选取__________的接种比对该餐厨垃圾废液中蛋白质、脂肪降解效果最好。废液中个别组蛋白质含量在后期升高,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酶与底物结合的诱导契合学说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酶的结构的变化不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B.酶促反应结束后,酶的结构恢复到原状
C.该学说不能体现出酶的专一性
D.高温和低温都可能会影响活性中心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附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施药前图中生物构成群落B.施药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不变
C.附近林区存在甲昆虫D.附近林区存在乙昆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的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B.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的消耗量
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为乳酸增加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