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本题中涉及两个实验,并且均为探究类实验,因此可以设计一组对照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和实验二的自变量均为是否注射阿司匹林,因此对照组均需要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而实验一的因变量为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实验二的因变量为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
在实验过程中,小鼠的生理状态、试剂的注射量等均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
解答 解:(1)根据题意可知,实验一需要验证“探究阿司匹林能否矫正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刺激反应不敏感的生理缺陷”,因此实验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则可以选取生理状况相似的过度肥胖老鼠若干,随机均等分为两组,编号A,B.
(2)给A组老鼠注射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药剂作为实验组,B组老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3周.
(3)根据曲线图1可知,对照组没有注射阿司匹林,因此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基本不变,而实验组的葡萄糖浓度明显下降,说明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因此能够确定阿司匹林能矫正第一种原因引起的生理缺陷.
(6)由于实验二的目的是验证阿司匹林能否矫正胰岛细胞对血糖浓度变化反应不敏感,因此是否添加阿司匹林仍为实验的自变量,实验的步骤一、二可以同实验一,但是必须给C、D组老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适宜浓度葡萄糖溶液,通过观察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来确定结论.
故答案为:
(1)选取生理状况相似的过度肥胖老鼠若干
(2)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3)结论:能矫正第一种原因引起的生理缺陷(或能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刺激的敏感性)
(6)给C、D组老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适宜浓度葡萄糖溶液
在120分钟内测定老鼠血液中胰岛素浓度
结果表示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动物激素调节的实验设计,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生在解答过程中要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且注意无边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在解答时注意“生理状况相似”、“等量”等字眼的书写.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③⑤⑥ | B. | ④⑤⑥⑦ | C. | ①④⑦ | D. | ①⑤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叶片 | 发育情况 | 叶面积 (最大面积的%) | 总叶绿素含量(mg/g.fw) | 气孔相对开 放度(%) |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 |
A | 新叶展开前 | 21 | - | - | -2.9 |
B | 新叶展开中 | 85 | 1.1 | 56 | 1.7 |
C | 新叶展开完成 | 100 | 2.8 | 80 | 3.1 |
D | 新叶已成熟 | 100 | 11.3 | 100 | 5.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能发生甲、乙、丙三种生理过程 | |
B. | 对于小麦的叶肉细胞来说,能发生乙过程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 |
C. | 乙图中,起始密码子位于分子a上,RNA聚合酶结合位点位于分子b上 | |
D. | 丙图所示的生理过程是从分子Ⅰ链的A端开始,并形成多种肽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 | |
B. |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引起生物的性状改变 | |
C. |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 |
D. | 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抗原可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 |
B. |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 |
C. |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 |
D. | 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直接合成分泌抗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组别 | 对根的处理方式 | 生长状况 |
1 | 黑暗 | 竖直生长 |
2 | 单侧光照射 | 背光弯曲生长 |
3 | 黑暗(一侧贴琼脂块) | 竖直生长 |
4 | 黑暗(一侧贴含10-8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 | 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 |
5 | 黑暗(一侧贴含10-6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 | ? |
A. | 第2组与第4组说明单侧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 |
B. | 第4组实验的说明生长素对根尖生长只有抑制作用而没有促进作用 | |
C. | 第5组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 | |
D. | 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见光分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