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胰岛素浓度也偏高.出现这种生理缺陷的原因科学家认为有两种:第一,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刺激反应不敏感.第二,胰岛细胞对血糖浓度变化反应不敏感.现以过度肥胖老鼠为实验对象,研究阿司匹林对矫正肥胖老鼠生理缺陷是否有作用,进行以下实验.材料用具:过度肥胖老鼠若干、阿司匹林药剂、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注射器等.
实验一:探究阿司匹林能否矫正第一种原因引起的生理缺陷
实验步骤:
(1)选取生理状况相似的过度肥胖老鼠若干,随机均等分为两组,编号A,B.
(2)给A组老鼠注射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药剂作为实验组,B组老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3周.
(3)给A、B两组老鼠分别注射等量的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在120分钟内测定老鼠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得到结果如图1.从结果分析得知,阿司匹林能矫正第一种原因引起的生理缺陷(或能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刺激的敏感性).

实验二:探究阿司匹林能否矫正第二种原因引起的生理缺陷.
实验步骤:
(4)方法同实验一的步骤(1),编号C,D.
(5)C组为实验组,D组为对照组,方法同实验一的步骤(2).
(6)给C、D组老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适宜浓度葡萄糖溶液,在120分钟内测定老鼠血液中胰岛素浓度.
实验结果:C组老鼠的胰岛素浓度始终低于D组老鼠.请在如图2的坐标中用曲线表示实验结果.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本题中涉及两个实验,并且均为探究类实验,因此可以设计一组对照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和实验二的自变量均为是否注射阿司匹林,因此对照组均需要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而实验一的因变量为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实验二的因变量为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
在实验过程中,小鼠的生理状态、试剂的注射量等均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

解答 解:(1)根据题意可知,实验一需要验证“探究阿司匹林能否矫正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刺激反应不敏感的生理缺陷”,因此实验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则可以选取生理状况相似的过度肥胖老鼠若干,随机均等分为两组,编号A,B.
(2)给A组老鼠注射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药剂作为实验组,B组老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3周.
(3)根据曲线图1可知,对照组没有注射阿司匹林,因此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基本不变,而实验组的葡萄糖浓度明显下降,说明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因此能够确定阿司匹林能矫正第一种原因引起的生理缺陷.
(6)由于实验二的目的是验证阿司匹林能否矫正胰岛细胞对血糖浓度变化反应不敏感,因此是否添加阿司匹林仍为实验的自变量,实验的步骤一、二可以同实验一,但是必须给C、D组老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适宜浓度葡萄糖溶液,通过观察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来确定结论.
故答案为:
(1)选取生理状况相似的过度肥胖老鼠若干
(2)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3)结论:能矫正第一种原因引起的生理缺陷(或能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刺激的敏感性)
(6)给C、D组老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适宜浓度葡萄糖溶液
在120分钟内测定老鼠血液中胰岛素浓度
结果表示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动物激素调节的实验设计,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生在解答过程中要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且注意无边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在解答时注意“生理状况相似”、“等量”等字眼的书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图是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结构的名称:
①花粉管②子房壁③珠被④受精极核⑤受精卵⑥珠孔
(2)草履虫进行分裂生殖;蘑菇进行孢子生殖,酵母菌和水螅常常进行出芽生殖.
(3)下列图解表示水稻(2n=24)胚珠中胚囊的发育过程,试根据图回答:
珠心$\left\{\begin{array}{l}薄壁细胞\\ 孢原细胞(2n)\end{array}\right.$$\stackrel{直接发育}{→}$胚囊母细胞(2n)$\stackrel{减数分裂}{→}$四分体(n)
→单核胚囊(n)$\stackrel{三次有丝分裂}{→}$成熟胚囊(7细胞8核)
①水稻种子的种皮遗传物质应为2n,其中遗传物质应与母方相同.
②水稻胚珠中的胚囊应共有染色体96条,其中卵细胞中含染色体12条;若水稻授粉受精后发育成胚和胚乳,则胚细胞中含有染色体24条,胚乳细胞中含染色体36条.
③7细胞或8核中的7细胞其中就包括了一个卵细胞和两个极核,若水稻的基因型为AaBb,则胚囊母细胞基因型为AaBb.
④如果水稻卵细胞基因型应为Ab,则极核的基因型为Ab,其原因是卵细胞和极核是由单核胚囊经三次有丝分裂而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是生物学中一系列有关“一定”的说法,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体细胞内C02的生成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
②种群的基因库一定随个体的死亡而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③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一定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
④在真核细胞增殖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DNA含量变化和细胞质的分裂
⑤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不一定是二倍体,但一定是纯合体
⑥某生物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此生物一定只含一对等位基因
⑦某生物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此生物一定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
A.①②③⑤⑥B.④⑤⑥⑦C.①④⑦D.①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大花黄牡丹是我国西藏特有的濒危植物,主要通过种子进行繁殖,其种子具有休眠特性.某实验小组为探究解除其种子休眠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大花黄牡丹种子分成五组,置于5℃冰箱保湿冷藏,分别保存0、20、40、60、80天后进行萌发测试.测试方法为,从各组处理结束开始测试,每5天统计各组种子的萌发率,共测6次,结果如图A所示.表明低温保湿时间越长(适当的低温保湿处理)大花黄牡丹种子的萌发率越高,解除种子休眠的作用越强.

(2)将大花黄牡丹种子分成五组,分别用溶液浓度不同(0、100、200、400、8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h,处理后种子萌发率如图B所示.实验中0mg/L赤霉素溶液的处理组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空白)对照,实验的结果表明赤霉素具有解除大花黄牡丹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3)下表是大花黄牡丹叶片发育过程中,影响光合速率的相关指标变化.
叶片发育情况叶面积
(最大面积的%)
总叶绿素含量(mg/g.fw)气孔相对开
放度(%)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
A新叶展开前21---2.9
B新叶展开中851.1561.7
C新叶展开完成1002.8803.1
D新叶已成熟10011.31005.9
注:“-”表示未测到数据
①B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原因可能是:
Ⅰ: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使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较少;
Ⅱ:由于气孔相对开放度数值较低,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从而使净光合速率较低.
Ⅲ:除上述因素外,你认为叶面积数值较低,也可导致B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低.
②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为负值,是因为其叶片未展开,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强于光合作用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表示生物体内三个重要的生理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能发生甲、乙、丙三种生理过程
B.对于小麦的叶肉细胞来说,能发生乙过程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C.乙图中,起始密码子位于分子a上,RNA聚合酶结合位点位于分子b上
D.丙图所示的生理过程是从分子Ⅰ链的A端开始,并形成多种肽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引起生物的性状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研究者对黑藻的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图1是根据相关实验绘制的曲线,图2为黑藻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科研小组将黑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以灯为光源,通过移动灯,改变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观测黑藻放出气泡的情况,结果如图1中曲线x所示.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用单位时间内氧气(气泡)的释放量作为光合速率的检测指标.
(2)该小组在室温10℃和30℃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如曲线y和曲线z.D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3)当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由45cm逐渐改变为90cm的过程中,图2中反应Ⅱ中的两个化学反应过程变慢的先后顺序是先C3还原,后CO2的固定,因此导致A点的C3含量小于(大于/小于/等于)B点.
(4)研究者分离出黑藻中的叶绿体(图2)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由结构①转移至结构②的物质主要是ATP和[H].
(5)在实验过程中,用H2l8O培养黑藻,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H2l8O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l8O2),二氧化碳(Cl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人体体液免疫中相关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原可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C.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D.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直接合成分泌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科研人员为探究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水稻根尖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对根的处理方式生长状况
1黑暗竖直生长
2单侧光照射背光弯曲生长
3黑暗(一侧贴琼脂块)竖直生长
4黑暗(一侧贴含10-8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
5黑暗(一侧贴含10-6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
A.第2组与第4组说明单侧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第4组实验的说明生长素对根尖生长只有抑制作用而没有促进作用
C.第5组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
D.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见光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