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结构①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 过程需消耗能量 | |
B. | 多巴胺作为神经递质可在神经元之间双向传递兴奋 | |
C. | 可卡因阻止多巴胺回流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加 | |
D. | “瘾君子”不吸食毒品就精神萎靡,这与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有关 |
分析 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功能和应用,图中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正常情况下,多巴胺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灭活,再通过突触前膜的胞吞作用进入突触前膜,为下一次兴奋合成神经递质做准备;可卡因能阻止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重新进入突触前膜.
解答 解:A、分析题图可知,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B错误;
C、由题图可知,可卡因能阻止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重新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加,C正确;
D、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之一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瘾君子”不吸食毒品就精神萎靡,这与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有关,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图信息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胰岛素调节血糖含量的模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甲表示的是胰岛B细胞
B.胰岛素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C.当胰岛素分泌过多时,可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
D.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核糖和脱氧核糖都属于五碳糖,葡萄糖属于六碳糖 | |
B. | 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都具有多样性 | |
C. | 脂质中的性激素具有调节功能 | |
D. | 蔗糖、乳糖和麦芽糖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摩尔根的果蝇实验 | |
B.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 |
C. | 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 |
D. |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途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 | |
B. | 细胞a只能为B细胞,细胞b只能为T细胞 | |
C. | 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 |
D. | 细胞c是效应B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 | |
B. | 乙图②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①点时更大 | |
C. | 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⑤点 | |
D. | 丙图曲线处于④点时,甲图a处正处于极化状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