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表示人体内部分结缔组织细胞的形成过程。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其形成过程未经人为调控;A细胞到单核细胞、红细胞的几种途径中部分属于人为调控过程,PU、GATA为两种蛋白质,是细胞内的调控因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发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中,染色体组数目发生倍增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长期培养胚胎干细胞,需建立一种培养体系,可按过程③操作。首先在培养皿底部用胚胎成纤维细胞制备饲养层,当饲养层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增殖。此时,理论上培养皿底部形成的细胞层数为___________。然后将干细胞接种在饲养层上进行培养,由此推测,胚胎成纤维细胞可以分泌抑制_______________的物质。
(3)若要使血红细胞前体直接转变成单核细胞,则可行的人为调控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有丝分裂后期 一层 (干)细胞分化 降低GATA的浓度(或增加PU的浓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分化等有关知识。分析题图可知,结缔组织的形成过程是由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完成的,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进而形成组织;由题图可知,B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单核细胞前体和血红细胞前体,PU与GATG的浓度影响细胞分化的方向,PU浓度大于GATA浓度时,分化成单核细胞,当PU浓度小于GATA浓度时,细胞分化成红细胞,GATA促进单核细胞转化成红细胞。
(1)如图所示①是D细胞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②过程是成纤维细胞增殖过程,是通过细胞有丝分裂实现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目也暂时加倍;
(2)③过程是细胞培养,细胞原代培养存在接触抑制现象,当饲养层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增殖。此时,培养皿底部形成的细胞层数是一层;成纤维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细胞分裂不分化,由此可以说明胚胎成纤维细胞可以分泌抑制(干)细胞分化的物质;
(3)A细胞到单核细胞、血红细胞的几种途径中部分属于人为调控过程,当GATA的浓度大于PU的浓度时,血红细胞前体可自然发育为血红细胞,因此,人为调控二者的含量,如降低GATA的浓度(或增加PU的浓度)可抑制血红细胞的形成,并可直接使血红细胞前体形成单核细胞。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种群以曲线甲增长,则增长率将随时间的延长一直增加
B. 若曲线乙表示某害虫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在B点前进行防治,成本最低
C. 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D. 若曲线乙表示某种鱼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真核细胞内呼吸作用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内不能完成④⑤过程
B.物质Y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由蓝色最后变成绿色
C.图中X表示O2,它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
D.图中催化②、③过程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是很好的遗传实验材料,分析下列育种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玉米非甜味(A)对甜味(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表所示:
①利用玉米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作为亲本的所有组合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有纯种非甜非糯玉米与甜味糯性玉米杂交得F1,F1与某品种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非甜非糯:非甜味糯=3:1,那么该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若再从其杂交后代中选出非甜非糯自交,后代中的非甜味糯性玉米占_____。
(2)甜玉米比普通玉米蔗糖含量高,主要由基因a控制。基因e对a起增强效应,从而形成超甜玉米。研究发现,a位于9号染色体上,e对a增强效应的具体表现是ee使蔗糖含量提高100%(非常甜),Ee提高25%(比较甜),EE则无效。最初研究者为验证a和e基因独立遗传,设计了如下实验:用杂合子普通玉米(AaEe)与超甜玉米(aaee)杂交,取所结的子粒,测定蔗糖的含量,若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则a和e基因独立遗传。但实际结果是子代的表现型仅有普通和非常甜两种,且数量大致相等。对此结果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玉米第9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部分交换,通常对生物的遗传有无影响?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催化剂,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是ATP逐级水解的过程图,其中③是腺苷,⑤是能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①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
B. 图中②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C. 酶催化反应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 酶a~c催化的反应中(底物的量相同),III过程释放⑤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1)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兔疫组的数值明显___________空白组的数值,说明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已经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___________。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与细胞裂解死亡有关),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___________免疫。
(2)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实验二的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右图C~F中选择字母填入左图①~③处,从A或B中选择字母填入④处。
_____
(3)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这一特性可用于检测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某科研团队将某种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与GFP基因连接获得了L1-GFP融合基因(简称为甲),并将其插入质粒,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1,其部分结构和酶切位点的示意图如下,图中E1~E4为四种限制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据图推断,在将甲插入质粒时,使用了E1和E4两种限制酶
B. GFP基因可以认为是标记基因
C. 将P1转入体外培养的牛皮肤细胞,若在该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则说明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转录和翻译
D. 为了获得含有甲的牛,需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牛的正常卵细胞中、在进行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漏斗中加入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液面齐平,一段时间后,待漏斗内液面不再变化时,再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下列坐标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整个实验过程中漏斗内外溶液的液面高度差变化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图4表示该生物某细胞的生命历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图2所示细胞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B. 图1所示细胞在图3中所处时期是AB段;图3中CD段变化是着丝点分裂.
C. 图4中,⑤与⑥细胞核DNA相同,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
D. 图4中,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体积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