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某个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该个体的(器官)中可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的分裂相.正常情况下,乙细胞分裂所得2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丙细胞的子细胞名称是精细胞.
(2)在甲与丙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分别为6、0.甲细胞中1上的A与2上的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丙细胞中3上的A与4上的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3)甲、乙、丙三细胞分别位于图丁中⑥①③段(填序号①-⑥).

分析 甲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均等分裂,说明是雄性动物,丙发生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③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受精作用;⑤有丝分裂前、中期;⑥有丝分裂后期.

解答 解:(1)甲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均等分裂,说明是雄性动物,丙发生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在该个体的(器官)睾丸中可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的分裂.正常情况下,乙细胞分裂时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所得2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DD和aabbDD或AAbbDD和aaBBDD. 丙细胞的子细胞名称是精细胞
(2)甲细胞是有丝分裂后,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在甲与丙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分别为6、0.甲细胞中1上的A与2上的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在染色体复制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丙细胞中3上的A与4上的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复制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离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基因重组).
(3)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③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受精作用;⑤有丝分裂前、中期;⑥有丝分裂后期.因此,甲、乙、丙三细胞分别位于图丁中⑥①③段.
故答案为:
(1)睾丸(或精巢)   AABBDD和aabbDD或AAbbDD和aaBBDD      精细胞
(2)6  0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3)⑥①③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膜面积相同
B.因为各细胞的细胞核膜结构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都是提取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蓝藻和玉米细胞都有的结构是(  )
A.线粒体B.核仁C.染色体D.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是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由此可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B.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脂肪,产生水多的是糖类
C.HIV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种化合物
D.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与高温处理的蛋白质空间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3日中午11时30分,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因发现细胞自噬的机制,荣获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自噬是细胞吞噬自身细胞质中蛋白质等物质或细胞器的过程,实现细胞内的自我更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自噬中最主要是核糖体这一细胞器的参与
B.细胞自噬体现生物膜的功能特点
C.细胞自噬即是细胞死亡
D.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大脑中存在大量淀粉样斑块,可能原因是细胞自噬基因突变导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  )
A.试管中加入层析液,使液体面高度低于滤液细线
B.解离的洋葱根尖先用龙胆紫染色,然后进行漂洗
C.进行大肠杆菌计数前,将浓度较大的培养液梯度稀释
D.DNA粗提取时,通过控制NaCl浓度去除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癌细胞通常不具有的是(  )
A.蛋白质合成减弱B.无氧呼吸增强
C.原癌基因表达增强D.增殖失去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科研人员利用野生型二倍体马铃薯(2n=24)和抗青枯病的二倍体茄子(2n=24)进行体细胞杂交,培育抗青枯病马铃薯.
(1)自然界中马铃薯和茄子间存在生殖隔离,难以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
(2)科研人员将马铃薯和茄子的叶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处理,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将马铃薯和茄子的原生质体融合,融合细胞在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基中需要加入(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促进形成愈伤组织和再分化形成杂种植株.
(3)科研人员从PCR鉴定为阳性的杂种植株中选出杂种植株B,用流式细胞仪进一步测定二倍体马铃薯、二倍体茄子和杂种植株B的DNA相对含量结果如图.

依据上述结果预测,马铃薯-茄子四倍体融合细胞的DNA相对含量约为125.据图中结果推测,杂种植株B应为六倍体,判断依据是DNA相对含量175的细胞,与两个二倍体马铃薯和一个二倍体茄子的DNA量相一致.
(4)取杂种植株B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进一步从染色体水平进行鉴定.在显微镜下找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观察并统计来自茄子和马铃薯的染色体数目,若来自茄子和马铃薯的染色体数分别为24和48,则支持上述推测.
(5)为确定杂种植株是否符合育种要求,还需对其进行青枯病抗性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西藏日喀则第一高中高一4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右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

B.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②有关

C.③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④是大分子物质如DNA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