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优选出来 | |
B. | 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 | |
C. | “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了进化 | |
D. | 基因频率虽然改变了,但是新的病菌(物种)不一定产生 |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A、抗生素的滥用是一种定向的选择,可将“耐药性”细菌优选出来,A正确;
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会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B错误;
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
D、“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了进化,但没有产生新的“耐药性”病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判断或正确结论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T2噬菌体、HIV、SARS病毒 | B. | 毛霉、根瘤菌、蓝藻 | ||
C. | 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 | D. | 大肠杆菌、细菌、支原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有a的细胞一定有b,而有b的细胞却不一定有a | |
B. | 如果用18O标记图中的①,则可能会出现少量的具有放射性的④ | |
C. | 此细胞可作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材料 | |
D. | 在b内膜上分布有ATP合成酶,而在a的基质中没有ATP合成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对于真核生物来说,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也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 |
B. | 水绵、蓝藻、黑藻都属于自养型的真核生物 | |
C. | 酶都是细胞中核糖体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分子,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 |
D. | 衰老细胞内染色质的收缩会影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新乡一中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甲、乙、丙是一些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和分裂的相关图示。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正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图①②,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图④
B.图丙中(一)→(二),完成了图乙中的AB段的变化
C.图甲⑤中存在等位基因Bb,出现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
D.图甲中的①③④可以对应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新乡一中高二下第十次周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1为ATP的结构简图,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中字母A代表的是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 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 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
D. 图1方框部分是RNA结构单位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