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人体细胞中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示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B. 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酶和ATP等
C. 图中①和②在分子组成上是相同的
D. 如果①发生改变,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右图是其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酵母菌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能保持正常的形态,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
(2)与大肠杆菌细胞相比,其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酵母菌具有_____________。
(3)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填序号);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填序号)。
(4)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可以通过____________(方式)运输到细胞外。
(5)图中含RNA的细胞器有_________(填序号)。
(6)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除了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二氧化碳以外,也可以用_____________来进行检测。用图3装置测定酵母菌在一定浓度氧气条件下进行的呼吸方式类型中装置2中的烧杯B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将以上两个装置同时关闭活塞,在25℃下经过20min再观察红色液滴移动情况,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此时酵母菌进行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激素、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等含量的相对稳定不属于稳态范畴
C.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个系统密切配合的结果
D.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细胞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也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高茎与绿色豆荚 B.羊的黑毛与兔的白毛
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卵原细胞(含4条染色体)的分裂示意图,①~⑥代表细胞。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细胞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细胞中有_________条染色单体,细胞④中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细胞⑤的细胞核中DNA含量是卵原细胞的________。
(4)据图判断细胞⑥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A.7(a-m) B.8(a-m)
C.7(a/2 -m) D.8(2a-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动物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四个四分体,则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依次为( )
A.4、8、4 B.4、0、4
C.8、16、16 D.8、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F1出现性状分离 B.F2性状分离比为3:1
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
B. 细胞坏死是一种病理性变化
C. 蝌蚪尾的消失,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D.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坏死完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