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请回答以下与发酵有关的问题:
(1)某同学利用柑橘制作果酒,考虑到柑橘的糖含量不足,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糖,加糖的主要目的是为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能源物质,为保证发酵过程的安全,发酵阶段需要适时拧松瓶盖,但不能完全打开,其主要目的是防止空气中杂菌进入发酵瓶,造成污染,影响发酵,实际操作中发现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拧松瓶盖间隔时间挺长,其原因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减少、pH下降等原因,导致酵母菌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CO2减少.工业生产果酒时,为有利于水果的压榨、果酒微澈,透明无沉淀,可加入果胶酶.
(2)喝剩果酒放置时间长后酒味变酸的原因是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
(3)某学习小组同学用固定化的酵母细胞发酵无菌麦芽汁制作酒,发酵条件符合操作要求,10天后检查发酵瓶发现麦芽汁几乎无酒味,请分析发酵失败的可能原因:
①海藻酸钠浓度太低,固定的酵母菌数量太少
②将海藻酸钠融化时未等冷却就将活化的酵母菌液倒入
(4)该小组同学用琼脂作载体,用包埋法固定a-淀粉酶来探究固定化酶催化效果.实验结果如表:
(注:假设加入试管中的固定化淀粉酶量与普通a-淀粉酶量相同)
1号试管2号试管
固定化淀粉酶
普通a-淀粉酶
淀粉溶液
60°C保温5 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滴加碘液
现象变蓝不变蓝
①该实验设计体现了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②分析1号试管变蓝的原因:因为淀粉分子太大难以通过琼脂扩散与淀粉酶接触而导致反应无法进行.
(5)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从红细胞中释放出血红蛋白常用的方法是将红细胞放在蒸馏水和甲苯溶液中吸水胀破.

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stackrel{酶}{→}$2CO2+2C2H5OH+能量.
2、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制备过程:酵母细胞的活化;制备氯化钙溶液;制备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3、探究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解答 解:(1)利用柑橘制作果酒的过程中会加入一定量的糖,其主要目的是为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能源物质.酵母菌酒精发酵时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为保证发酵过程的安全,发酵阶段需要适时拧松瓶盖,但不能完全打开,以防止空气中杂菌进入发酵瓶,造成污染,影响发酵;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减少、pH下降等原因,导致酵母菌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CO2减少,因此实际操作中,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拧松瓶盖间隔时间延长.工业生产果酒时,为有利于水果的压榨、果酒清澈,透明无沉淀,可加入果胶酶.
(2)喝剩果酒放置时间长后酒味变酸,原因是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
(3)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麦芽汁制作酒时,发酵条件符合操作要求,但10天后检查发酵瓶发现麦芽汁几乎无酒味,这说明酵母菌数量太少,其原因可能是:①海藻酸钠浓度太低,固定的酵母菌数量太少;②将海藻酸钠融化时未等冷却就将活化的酵母菌液倒入.
(4)①该实验中设置了对照组(2号试管),而且只有一个变量(加入的酶是固定化淀粉酶还是普通α-淀粉酶),因此体现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②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固定化淀粉酶,由于淀粉分子太大难以通过琼脂扩散与淀粉酶接触,因而导致反应无法进行,所以加碘液后变蓝.
(5)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从红细胞中释放出血红蛋白常用的方法是将红细胞放在蒸馏水和甲苯溶液中吸水胀破.
故答案为:
(1)为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能源物质   防止空气中杂菌进入发酵瓶,造成污染,影响发酵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减少、pH下降等原因,导致酵母菌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CO2减少   果胶
(2)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
(3)①海藻酸钠浓度太低,固定的酵母菌数量太少  ②将海藻酸钠融化时未等冷却就将活化的酵母菌液倒入
(4)①对照原则、单一变量   ②因为淀粉分子太大难以通过琼脂扩散与淀粉酶接触而导致反应无法进行
(5)将红细胞放在蒸馏水和甲苯溶液中吸水胀破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探究实验、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等,要求考生掌握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识记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能解释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时无酒精产生的原因;识记蛋白质分离和纯化的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效应器是唾液腺
B.兴奋传导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C.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D.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
B.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故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
C.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②③过程
D.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表为人体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的对比.下图为细胞的分裂、分化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
细胞
种类
小肠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分布于内脏器官)心肌
细胞
神经
细胞
白细胞红细胞
寿命1~2d很长很长很长5~7d100d~300d
能否
分裂
不能绝大多数不能不能不能
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寿命与分裂能力之间并无对应关系,寿命短的细胞也可能不分裂
B.经过了图乙a过程的②细胞,相对表面积变大,物质交换效率更高
C.小肠上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同,所以形态和功能不同
D.蛙的红细胞进行a、b过程时,无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也无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表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过程中含有同源染色体B.b过程细胞数目不变
C.c过程不发生细胞融合D.a过程中不含染色单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体液①中含激素、呼吸酶、尿素、CO2等物质
C.外界环境中的氧气进入③中发挥作用需穿过9层生物膜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的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2010年的“墨西哥坎昆气候大会”使“低碳”、“减排”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下图一表示自然界中碳循环简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④⑤⑥代表生理过程.图二是图一部分生物的展开.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该图一表示碳循环,表示呼吸作用的数字标号有②③④.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增加图一中的丁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之一.
(3)图二中的生物可以用图一中的丙、丁(甲、乙、丙、丁)表示,碳在图二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
(4)由图二知,若蛇的食物$\frac{4}{5}$来自鼠,$\frac{1}{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g能量,至少消耗植物45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量的3倍
C.氧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D.氧浓度为d时,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科学家从悬浮培养的单细胞、离体花粉或胚囊中,通过一定技术获得胚状结构(胚状体),胚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育形成植株,将其包埋在一个能提供营养的胶质中,外包裹上人造种皮,便制成了“人工种子”.
(1)培育胚状体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反映了细胞的全能性性.在该过程中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两种激素,还需要对培养基进行严格的消毒(或灭菌).
(2)简要归纳“离体的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的过程
(3)“人工种子”大体由胚状体、包埋胚状体的胶质以及人造种皮等3部分组成.包埋胚状体的胶质中富含营养物质,这是因为胚状体在萌发初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由“人工种子”萌发出的植株是否可育?由花粉培养发育的植株一般不可育;由体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的植株则是可育的..
(5)若要获得白菜--甘蓝杂种植株,还要借助体细胞杂交技术,操作时先获取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再诱导融合,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6)与植物细胞培养不同,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首先要将组织,方法是对取出的组织块,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培养动物细胞进行时,使用合成培养基,通常还需加入动物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