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芦荟具有一种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CO2转化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分解释放CO2参与光合作用,如图一、图二.芥兰的CO2利用过程如图三,请据图回答问题:

(1)芦荟夜晚不能合成C6H12O6,原因是缺少暗反应必需的
 
.白天芦荟和芥兰进行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的来源区别在于
 

(2)在白天10:00点时,突然升高环境中CO2的浓度,短时间内芦荟和芥兰细胞中C3酸含量的变化分别是
 
 
.若白天在某时刻忽然发现芦荟植物细胞中C6H12O6含量增加,则可能是由于
 
(环境因素)造成的.
(3)芦荟气孔开、闭的特点是对环境的适应,推测其生活环境的特点是
 
.从进化角度看,这种特点的形成是
 
的结果.
(4)科学家研究了芥兰在某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并绘制成曲线,图中OD段表示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光照强度从零开始均速增加并达到光饱和点,图四中S1、S2、S3表示所在部位的面积,请用图中的S1、S2、S3回答以下问题:
①一个单位时间内芥兰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是
 

②一个单位时间内芥兰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总量是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专题:
分析:本题是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净光合作用、实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先梳理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净光合作用、实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知识,然后分析题图结合问题分析综合进行解答.
解答: 解:(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H]、ATP,夜晚无光不能进行光反应,暗反应因缺少[H]、ATP而不能进行;分析题图可知,白天芦荟光合作用利用的二氧化碳来自苹果酸分解,芥兰进行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的来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气孔进入.
(2)由于白天芦荟的气孔关闭,突然升高环境中CO2的浓度,二氧化碳不能进入叶肉细胞,芦荟细胞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不受环境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基本不变;由芥兰气孔开放,突然升高环境中CO2的浓度,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的二氧化碳增加,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增加,而光照强度不变,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不变,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不变,剩余的三碳化合物将升高;由于白天芦荟气孔关闭,外界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大,因此若白天在某时刻忽然发现芦荟植物细胞中C6H12O6含量增加,则可能是由于温度更接近最适宜温度或光照增加的原因.
(3)由题意可知,芦荟夜晚气孔开放,白天气孔关闭,推测其生活环境的特点是可能是炎热,干旱;从进化角度看,这种特点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 的结果.
(4)分析题图四可知:一个单位时间内芥兰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是:S1+S3;一个单位时间内芥兰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总量是:S2-S1
故答案应为:
(1)ATP、[H]白天芦荟进行光合作用所利用的二氧化碳来源于苹果酸分解
(2)芦荟基本不变     芥兰含量上升        温度更接近最适宜温度或光照增加
(3)炎热干旱    自然选择
(4)①S1+S3     ②S2-S1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净光合作用、实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以下哪项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  )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
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形成的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大白鼠细胞内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下表是其曲细精管细胞中存在的两种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的部分比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项目 AQP7 AQP8
多肽链数 1 1
氨基酸数 269 263
mRNA 1 500 1 500
对汞的敏感性 对汞不敏感 对汞敏感
睾丸中表达情况 成熟的精细胞中表达 初级精母细胞到精细胞均能表达
(1)如图所示的生理过程是
 
,在大白鼠细胞中可进行该生理过程的结构有
 

(2)丁的名称是
 
,它与乙的区别是
 
不同.
(3)控制AQP7的基因中碱基的数目至少为
 
个.
(4)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0,AQP8的分子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多数鱼类的体色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经研究发现,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细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表颜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请回答:
(1)从反射弧角度分析,眼和松果体为
 
,其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
 

(2)肾上腺素能被体表黑色素细胞感知,原因是
 

(3)已知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由此推测,副交感神经末梢与体表黑色素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
 
(结构).此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填“双向”或“单向”)的.
(4)鱼体色的调节方式是
 

(5)为验证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鱼体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对象:体长约l0cm左右且体色相近的同种鲫鱼若干条.
药品及用具:鱼用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鲫鱼平均分成三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放人三个玻璃缸中并置于背光处饲养一段时间.
第二步:给甲组鲫鱼腹腔中注入2mL乙酰胆碱,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
 
,而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
 
作为对照.
第三步:将装有上述处理后鲫鱼的玻璃缸置于
 
处,约2小时后,观察比较三组鲫鱼体表颜色的变化.
预期实验结果:甲、乙、丙三组鱼的体色由浅到深依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A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
(2)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
 
阶段.
(3)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
 
 
.(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才给分)
(4)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
 
 
,并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
(5)画出该生物体形成AB的配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只要求画出与AB形成有关的细胞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CO-NH-)的一类物质是(  )
A、酶、载体和抗体
B、胰岛素、抗体和生长激素
C、雄性激素、载体和酶
D、维生素D、甲状腺激素和雌性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利用胚胎工程技术繁殖优质奶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受体母羊与供体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B、人工授精后的一定时间内,收集供体原肠胚用于胚胎分割
C、利用胚胎分剖技术可以获得两个基因型完全相同的胚胎
D、一次给受体母羊植入多个胚胎.可增加双胞胎和多胞胎的比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一个基因型为TtMm(这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所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组成表示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
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图,叙述正确的是(  )
A、选用花生检验细胞中有脂肪存在时需要使用显微镜
B、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滤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就会呈砖红色
C、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大豆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加热呈蓝色
D、萌发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需要的O2量基本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