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物质A对植物竞争水肥至关重要.用一种单细胞真核藻类(以下称其为甲)和另一种异样但能大量产生A物质的单细胞动物(以下称其为乙)为实验材料,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培育出对水肥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改良版甲.
(1)通过技术手段,成功地给乙移植进来自甲的叶绿体,这一技术属于细胞工程技术.
(2)若从乙细胞中提取A的关键控制基因,并将此基因导入甲细胞,这一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A的基因在甲细胞内成功表达的标志是受体细胞能产生出A的基因表达蛋白.
(3)若要将甲乙两细胞融合,必须先除去甲细胞的细胞壁,之后诱导两个细胞融合.导入了A基因的甲,对水肥的竞争具有显著优势.这个改良后的甲可能对生物(填“食物”“生物”或“环境”)安全造成威胁.
(4)矿区废弃地的水分状况很差,养分贫瘠,引入改良后的甲比本土植物能更快地恢复植被,加速恢复矿区生态环境.这种做法利用了生态工程中的协调与平衡的原理.
(5)限制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把DNA上某些化学键打断,一种能对GAATTC专一识别的限制酶,打断的化学键是D
A、G与A之间的键       B、G与C之间的键         C、A与T之间的键       D、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键.

分析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待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2、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1)问题:矿区土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
(2)对策: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关键是植被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3)案例: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

解答 解:(1)将叶绿体移植到另一个细胞中,属于细胞水平的操作,因此这一技术属于细胞工程技术.
(2)将乙细胞中提取A的关键控制基因,导入甲细胞,这一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A的基因在甲细胞内成功表达的标志是受体细胞能产生出A的基因表达蛋白.
(3)若要将甲乙两细胞融合,必须先用酶解法去除甲细胞的细胞壁,之后诱导两个细胞融合.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生物的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
(4)该生态工程恢复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协调与平衡原理
(5)限制酶作用于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故答案为:
(1)细胞
(2)转基因       受体细胞能产生出A的基因表达蛋白
(3)甲细胞的细胞壁       生物
(4)协调与平衡
(5)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生态工程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识记工程技术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识记生态恢复工程的相关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 (教师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④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高三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一种植物的叶形有宽叶和窄叶、叶色有浅绿和深绿,该叶片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题图30显示了该植物叶片性状的杂交遗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决定叶形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

(1)控制叶片性状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

(2)控制叶片颜色的显性性状是 ,理由是

(3)据图推测F2中叶片深绿宽叶的基因型是AABb、AaBb,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证明推测合理。(图上所给材料均可选用)

实验步骤:①

结果预测:如果 ,则该宽叶深绿植株对应的基因型为AABb。

如果 ,则该宽叶深绿植株对应的基因型为AaB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下列有关体温及其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温觉和冷觉感受器广泛的分布于皮肤、内脏等处
B.在炎热的环境中,机体排汗量增加的同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将减少
C.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的产热,主要来源是骨骼肌的收缩
D.寒冷环境中,骨骼肌的颤栗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1是人体某种调节方式的示意图,图2是持续电刺激小鼠的副交感神经,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细胞产生的C物质通过图示途径,最终作用于B细胞.如果C物质是胰岛素,则B细胞是全身细胞.写出C物质从分泌出细胞外到作用于靶细胞所经历人体内环境组织液→血浆→组织液.
(2)如果图1中A细胞是某人胰岛B细胞且功能正常,却在体内检测到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他不能(填“能“或“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可以和胰岛素受体结合,阻止胰岛素发挥作用.
(3)据图2所示,小鼠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的关系是拮抗关系,它们的分泌受副交感神经的支配,这说明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降低,原因是电刺激后,胰岛素浓度升高和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促进了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图2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若要证实该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胰岛素,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周围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养猪场有黑色猪和白色猪,假如黑色对白色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还是纯种,最合理的方法是(  )
A.让该公猪充分生长,观察肤色是否会变
B.让该黑色公猪与多头白色母猪交配
C.让该黑色公猪与一头黑色母猪交配
D.从该黑色公猪的表现型即可分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Na+B.消化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蛋白、尿素D.K+、葡萄糖、氨基酸、尿素、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请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和线粒体的问题:
(1)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叫做细胞编程性死亡.正常情况下,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起着重要作用.
(2)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内的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
(3)细胞分化的实质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内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填“完全相同”、“完全不相同”、“不完全相同”).
(4)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
(5)研究发现,线粒体内膜成分中蛋白质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外膜,其原因可能是②③. (从下面选项中选择)
①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②内膜上分布着与ATP合成有关的酶类 ③内膜上有与NADH的氧化有关的酶类
(6)线粒体生长到一定大小就要开始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线粒体.研究人员将胆碱缺陷突变型脉孢菌培养在含有3H标记胆碱(一种磷脂的前体物)的培养基中,使线粒体膜带上放射性3H标记.然后收集细胞,转入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分别在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再通过放射自显影检查培养时间长短不同的细胞中同位素的分布与含量.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具有放射性的线粒体的数量增加,放射性均匀分布到新的线粒体中,并且随着分裂次数增加每个线粒体的放射性降低,证明新的线粒体是分裂而来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DNA分子能准确复制的根本原因(分子基础)是(  )
①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②连接两条链的碱基有互补配对能力
③磷酸和脱氧核糖交互排列        
④DNA有特异性和多样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