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分析 人体血浆pH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主要是由于缓冲物质.机体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增强呼吸活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解答 解: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A正确;
B、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当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反应,生产乳酸钠和H2CO3,B正确;
C、血液中的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C正确;
D、pH的相对平衡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直接调节的,同时也需要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理化特性,掌握人体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所示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曲线BC段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乙醇含量过高是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D.T1T2时间段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以下各组中,都是属于组成细胞大量元素正确的是(  )
A.C、H、O、N、P、BB.Fe、Mn、Zn、Cu、B、Mo
C.N、P、S、K、Ca、MgD.K、Ca、Mg、Fe、Mn、Z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地颤抖来增加产热
B.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
C.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多有关
D.与炎热环境相比,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的散热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叙述中,不是种群空间特征的是(  )
A.衡水湖面上的一群群野鸭
B.盛有5ml培养液的试管培养草履虫64只
C.校园花坛中的狗尾巴草杂乱分布
D.悬铃木在怡水公园每隔8米种植一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细胞学说最初创立时,下列有关其主要内容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
C.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1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图中T-E-N-F-B途径主要表示神经调节过程,B过程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作用实现.
(2)在寒冷环境中,通过图中T-E-N-F调节还可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B、C都表示热量,则A+B=C. (选填“>”“<”或“=”)
(4)如图4只小鼠中,A1、A2的基因型完全相同,B1、B2的基因型完全相同,但A1与B1的基因型不同.用它们进行皮肤移植,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A1的皮肤移植到B1上,10天后因排斥反应而脱落,这种反应属于细胞免疫,主要是由(效应)T细胞引起的.
②将A2的皮肤移植到经图示过程处理过的B2上,皮肤脱落的速度将加快,因为B2接受了B1的记忆T细胞,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排斥反应出现更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夜来香在自然界中存在二倍体和四倍体两种类型,其株型的平铺型与斜生型分别由3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有二倍体平铺型植株甲和四倍体平铺型植株乙,其细胞中3号染色体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

(1)平铺型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缺失(或染色体结构变异).若含有异常染色体的雌配子50%死亡,植株甲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平铺型:斜生型=5:1.
(2)若植株乙的四条3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随机均等移向细胞两极,以植株乙为父本与二倍体斜生型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平铺型:斜生型=5:1.
(3)研究发现某野生型二倍体植株3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且突变性状一旦在子代中出现即可稳定遗传,据此判断该突变为隐性(显性/隐性)突变.若正常基因与突变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别表示为I、Ⅱ,其氨基酸序列如图2所示:据图推测,产生Ⅱ的原因是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进一步研究发现,Ⅱ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大于I,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终止密码子位置后移,导致翻译(或蛋白质合成)终止延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三上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只有CD、GH、MN段

B.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DE、NO段

C.GH段与OP段,单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同

D.MN段与AB段,单个细胞内核DNA含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