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人体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 |
B. | 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H2CO3 | |
C. | 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 |
D. | 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
分析 人体血浆pH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主要是由于缓冲物质.机体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增强呼吸活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解答 解: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A正确;
B、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当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反应,生产乳酸钠和H2CO3,B正确;
C、血液中的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C正确;
D、pH的相对平衡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直接调节的,同时也需要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理化特性,掌握人体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 |
B. | 曲线BC段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 |
C. | 乙醇含量过高是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 |
D. | T1T2时间段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H、O、N、P、B | B. | Fe、Mn、Zn、Cu、B、Mo | ||
C. | N、P、S、K、Ca、Mg | D. | K、Ca、Mg、Fe、Mn、Z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地颤抖来增加产热 | |
B. | 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 | |
C. | 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多有关 | |
D. | 与炎热环境相比,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的散热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衡水湖面上的一群群野鸭 | |
B. | 盛有5ml培养液的试管培养草履虫64只 | |
C. | 校园花坛中的狗尾巴草杂乱分布 | |
D. | 悬铃木在怡水公园每隔8米种植一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 |
B. |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 | |
C. | 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 |
D. | 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高三上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只有CD、GH、MN段
B.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DE、NO段
C.GH段与OP段,单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同
D.MN段与AB段,单个细胞内核DNA含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