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
A.红光,ATP下降
B.红光,未被还原的C3上升
C.绿光,[H]下降
D.绿光,C5上升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影响植物花色的关键物质是花色素苷,影响花色素苷代谢的基因有两类,一类是结果基因,多种基因分别编码花色素苷代谢的合成酶;另一类是调节基因,控制结构基因的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的花色受多基因控制,最容易发生染色体变异
B.调节基因均直接影响结构基因的翻译,实验对其的控制
C.植物花色的遗传能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D.植物的花色显隐性关系不易确定,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①过程表明细胞识别的特异性,是通过生物膜之间直接接触方式进行信息传递的
B.机体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细胞凋亡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的被动死亡过程
D.凋亡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酶的活性也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寨卡病毒是单链RNA病毒,通过蚊虫进行传播,2016年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有蔓延全球之势。感染者典型的症状有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细胞为病毒RNA合成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
B.通过检查人体内抗寨卡病毒的抗体可判断是否被感染
C.寨卡病毒侵入机体后,刺激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
D.被寨卡病毒侵入的人体细胞可在效应T细胞作用下而凋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石家庄辛集中学高三上11.27周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现有三个番茄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B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 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分别控制叶形、花色和果形三对相对性状。请回答:
(1)如何运用杂交育种方法利用以上三个品种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用遗传图解和文字简要描述获得过程即可) 。
(2)如果从播种到获得种子需要一年,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最少需要 年?
(3)如果要缩短获得aabbdd植株的时间,可采用什么方法? (只写出方法的名称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如东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1表示含有大量绿藻、水草、芦苇、香莲等新型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图2中a—d表示藻类和鲢鱼能量流动过程中,不同去向能量的相对值。
(1)根据图1回答问题:
①该池塘中的芦苇、香莲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水草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结构。
②芦苇与香莲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_________。
③在人工影响下,池塘的物种逐渐丰富,其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鱼类大量死亡,分解者的数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2中c1=a2+b2+c2+d2,则从藻类到鲢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用字母表示)。c2表示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如东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除草、治虫能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B.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C.生态农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人的管理
D.建立生态农业,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如东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是
A.都能产生抗体 B.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 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周测9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组分,影响着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中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释放的研究结果。请回答:
植被类型 | 土壤有机碳(g·kg-1) | 土壤微生物含碳量(g·kg-1) | 微生物呼吸速率(CO2/mg·kg-1·h-1) | 微生物代谢熵(mg·g-1·h-1) |
草丛 | 90.04 | 0.356 | 0.275 | 0.77 |
灌丛 | 97.48 | 1.542 | 0.844 | 0.55 |
次生林 | 63.55 | 2.931 | 1.275 | 0.44 |
成熟林 | 22.73 | 2.243 | 2.265 | __?__ |
(1)将无机环境中的CO2转化为生物群落中有机碳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作用;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可属于________。
(2)草丛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________现象。与草丛相比,灌丛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更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时,为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取样时应该________选取多个样方,然后将________________记录在上表中。
(4)实验结果表明,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次生演替过程中,植被类型为________阶段时土壤微生物含碳量最大;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在成熟林阶段最小,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土壤微生物的代谢熵是指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含碳量的比值,代谢熵越低,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利用效率就越高。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成熟林中微生物代谢熵的值________于次生林,微生物对有机碳利用效率最低的是________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