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某科研小组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将小鼠依次置于25℃、0℃、25℃环境中,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共测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
表一:
25℃0℃25℃
起始123456789
A0.450.450.440.450.550.550.520.500.460.45
B0.310.310.310.300.300.600.620.380.330.32
C0.230.230.230.230.180.170.160.220.230.23
(1)据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进入0℃环境时,首先增加的是哪项生理指标:
 
(填表中字母),它代表的是
 
;表一中C项代表的是
 

(2)实验过程中,能调节小鼠产热量的生理指标是
 
(填表中字母),能调节小鼠散热量的生理指标是
 
(填表中字母).其中表一中A的分泌受
 
激素、
 
激素的调节,这两种激素中对A的分泌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的激素是
 

(3)与25℃相比,0℃条件下表二选项中符合事实的是
 

表二:
产热量散热量耗氧量肾上腺素含量体内酶活性
A增强
B不变
C减弱
D不变
(4)实验中若破坏小鼠的下丘脑,与正常鼠相比较,除了体温不能保持相对恒定之外,还能直接观察到哪些异常生理现象或症状?
 

①食欲情况;         ②尿量的多少;    ③精神萎靡与否
A.仅能观察①B.仅能观察②C.仅能观察③D.①②③都可以做为观察指标
(5)由题中所给信息可知,参与体温调节的方式有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专题:
分析:寒冷环境中皮肤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由此可知表一中C组为皮肤血流量.表一中数据显示,当小鼠从25℃环境进入到0℃环境时,A组数据先增加,B组数据后增加,B组数据增加后,A组数据有所下降,由此可知A组数据表示促甲状腺激素的变化,B组数据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变化.
解答: 解:(1)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而实验中未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故此处首先增加的是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寒冷环境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散热减少,所以C代表皮肤血流量.
(2)调节产热的是促甲状腺激素A和甲状腺激素B,调节散热的是皮肤血流量C.促甲状腺激素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同时还受到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3)与25℃相比,0℃条件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都增多;耗氧量增加;肾上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其含量也会增加;但体内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酶活性不变.
故选:B.
(4)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调节中枢,同时下丘脑分泌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因此食欲、尿量的多少和精神状态都可以作为观察指标.故选:D.
(5)体温调节平衡的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故答案为:
(1)A       促甲状腺激素    皮肤血流量
(2)A和B       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3)B 
(4)D   
(5)神经和体液调节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  )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了加快优良种牛的繁殖速度,科学家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繁殖E牛时,获能的精子和成熟卵子相遇后首先发生
 
反应,之后精子接触卵细胞膜,并进一步与卵结合,在该过程中,
 
反应和
 
反应可以防止多精人卵.
(2)培育克隆牛F时使用的不同于试管牛E的生物技术是
 

(3)对受精卵发育成的囊胚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可获得更多基因型完全相同的E牛,该技术具体操作时的注意要点是
 
.对移植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时,宜取囊胚期的
 
 细胞进行鉴定.
(4)在克隆牛F过程中需要获取卵母细胞.去核前,卵母细胞要培养至
 
(时期).并需要将接受克隆胚胎的母牛进行
 

(5)从哺乳动物早期胚胎或
 
中分离出来的细胞,称为Es或EK细胞.这类细胞的形态特征有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小麦旗叶是小麦一生中抽出的最后一片叶,研究表明旗叶的生长发育能显著影响小麦的产 量.科学工作者对小麦旗叶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测定其不同发育阶段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因1表示小麦细胞在符定环境条件下的生理状态.
发育时期叶面积(最大面积的%)总叶绿素含量[mg/(g?fw)]气孔相对开放度(%)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a)]
新叶展开前19-------2.8
新叶展开中871.155-2.8
新叶展开完成1002.9812.7
新叶已成熟10011.11005.8
注:“---”表示未测数据
(1)总叶绿素含量通过影响
 
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气孔相对开放度则通过影响
 
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
(2)图中叶肉细胞的生理状态是
 
,如图所示生理状态相同的最可能是表中
 
(填发育时期)的叶肉细胞.
(3)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最好选择表中
 
(填发育时期)的旗叶为材料来进行,该时期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
 
.研磨时加入少量CaCO3的作用是
 
 

(4)研究人员认为,在小麦的灌浆过程中,小麦胚乳中的淀粉主要由旗叶提供.请补充完成以下科研实验设计思路,验证研究人员的认识.
①在小麦的灌浆期,将旗叶和其他叶片分别包在密闭的透明袋中,分别通人充足的14CO2 和
 
并始终保持25℃及给与合适的光照等条件.
②将小麦培养至籽粒成熟时期收获籽粒.
③检测小麦籽粒胚乳中
 
的含量并计算比例.如果
 
,则证明科研人的认识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1)上图锥形瓶内的培养液中培养的生物是
 

(2)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3)图中噬菌体被放射性物质标记的成分是
 

(4)在理论上,沉淀物的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
 

(5)如果让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则获得该实验中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
 

(6)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多选)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序号为
 
的细胞器在植物细胞中也有但作用不同,
它在植物细胞中所起的作用为:
 

(2)动物特有而高等植物没有,并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起重要
作用的细胞器是
 
(写序号);若某生物细胞有该结构,
又有细胞壁,则该生物是
 

(3)为了研究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向细胞中注射用3H标记的氨基酸.要使该过程代谢产物水的放射性最强,应用3H标记在氨基酸的
 
(填写基团).若将3H标记的水注入植物细胞内,那么在叶绿体中,最终产生的含有3H的物质有
 

(4)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
 
(填序号).一定含有磷元素的细胞器有
 
(填序号).
(5)若此细胞为肾小管管壁细胞,则其所处的内环境是
 

(6)研究发现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外膜,其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些药物能特异性地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当这类药物作用时,如图中[
 
]
 
内的神经递质因不被分解而浓度持续升高,并与[
 
]
 
持续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方框内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细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
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相同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身高与体重
B、家鸡的长腿与毛腿
C、家兔的白毛与黒毛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