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在植物体内,茎的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但不表现出全能性,是因为(  )
A.细胞核失去了全能性B.不同的细胞,基因是不同的
C.细胞中的基因的表达有选择性D.细胞核中的基因发生了不同的变异

分析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解答 解:A、茎的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失去全能性,A错误;
B、同一个个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都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B错误;
CD、由于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茎的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但不表现出全能性,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同时掌握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高等植物细胞壁主要由果胶和蛋白质构成
B.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C.细胞内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
D.乳酸菌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二细胞中能被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的结构是③(填标号).
(2)图一细胞中结构⑥与有丝分裂有关.
(3)图二细胞构成的组织不适合做还原糖鉴定材料,原因是该细胞自身所含有的色素会对该实验结果的观察产生干扰.
(4)若图二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应有的结构是②和⑧ (填标号).
(5)下面是观察图一细胞显微结构的操作步骤.①制临时装片:取一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将图一细胞组织置于水滴中,盖上盖玻片;②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将装片置于载物台上,通过调节准焦螺旋及移动装片找到并观察细胞结构;③高倍镜下观察:将低倍下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调节视野亮度及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结构.
上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具体错误是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正确的应该是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相应动物的生理盐水.
(6)图一细胞中与合成和分泌抗体有关的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③⑤⑦(填标号),最后,抗体的分泌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7)要进一步研究细胞内的细胞器,可通过差速离心法获取各种细胞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需使用逆转录酶
B.过程②需使用PCR获取目的基因
C.过程③使用的感受态细胞可用NaCl溶液制备
D.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DNA分子数变化曲线图,图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象(顺序已打乱),请回答:

(1)图甲中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f→l段,分别指出图乙中1~2的名称:[1]细胞板,[2]核仁.
(2)图乙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C→E→D→A→B→F.其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图C,消失于图A.
(3)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甲图中的4N=12.
(4)图乙中染色体数与其他各图不同的是图A、B,引起不同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变成两条染色体,此时染色单体0条,DNA分子12个,染色体12条.
(5)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细胞数最多的时期是图乙中的C,从分子水平上看,此时期的主要变化是进行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是0→12(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6)区分动植物最可靠的依据在图乙C E B体现,此时较活跃的细胞器是中心体、线粒体.
(7)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使染色体着色的是碱性染料如龙胆紫 溶液,装片制作的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花药离体培养,说错误的是(  )
A.材料消毒时需先用酒精浸泡,然后用氯化汞或次氯酸钙溶液浸泡,最后用无菌水冲洗
B.接种花药离体培养在单核期成功率最高
C.若接种的花药长出愈伤组织或释放出胚状体后,要适时转换培养基,以便进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
D.对材料的选择最常用的方法是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研究者发现,小鼠舌头上的某些味觉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均存在蛋白C,该蛋白能和脂肪结合.为研究蛋白C的功能,进行了系列实验.
(1)蛋白C是一种膜蛋白,它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然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
(2)实验一:让小鼠舌头接触脂肪,结果发现正常小鼠小肠出现脂肪消化液,而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分泌的脂肪消化液明显减少.由此推测,脂肪通过与味觉细胞表面的蛋白C结合,刺激了脂肪味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从而引起脂肪消化液分泌,该反射过程中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相关消化腺.此反射属于非条件(选填“条件”或者“非条件”)反射.
(3)实验二:分别培养实验一中两种小鼠的小肠上皮细胞,向培养液中加入脂肪分解物.与正常小鼠细胞相比,进入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细胞的脂肪分解物减少,表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蛋白C的功能是促进脂肪分解物的吸收.
(4)为了证实其他哺乳动物的蛋白C也有相似作用,可以从该种动物的基因文库中获取蛋白C基因序列作为目的基因,然后以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为受体,导入该基因序列,检测发育出的小鼠相关指标的恢复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1864年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在此实验中,萨克斯看到的现象是(  )
A.叶片全变蓝B.遮光一半变蓝C.曝光一半变蓝D.叶片全不变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B.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C.骨折时造成的骨细胞死亡也可称为细胞凋亡
D.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