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吞噬细胞释放某种信号分子,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其中部分反应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病原体入侵时,吞噬细胞摄取、处理病原体,将暴露出来的__________传递给_________细胞。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稳态调节,上图中体现出的稳态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调节。
(3)阿司匹林具有退烧、镇痛、消炎的作用,原因是它能____________活性,减少____________生成,从而达到退烧、镇痛和消炎的效果。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相比,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的特点是
A.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B.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C. 男性可能患病,女性不可能患病 D. 男女发病率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 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储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 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具有100个碱基对的1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
A. 60个B. 80个C. 20个D. 180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1是 A、B、C 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 A、B、C 跨膜运输的方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种物质能专一性地破坏物质 C 的载体蛋白,若用其处理细胞后,物质 B 跨膜运输的速率将________,物质 C 跨膜运输的速率将________。
(3)A、B、C三种物质的运输中,与图2曲线相符的是___________,与图3中乙曲线相符的是____________。
(4)B的载体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其结构通式是______。若该蛋白质分子由n个x(基本组成单位)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组成的2条链组成,则该蛋白质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图是某高等雄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细胞核DNA含量的关系,乙图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图。请据图回答:
⑴甲图中a、b、c柱表示细胞核DNA含量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⑵甲图中的Ⅲ代表__________________(时期),对应于乙图中__________段。
⑶乙图中AB段表示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
⑷乙图中CD段变化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相同的是( )
A. 变异、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条件
B.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A.b两种草履虫分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在成分和温度等条件完全相同的培养液中,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培养产生的结果可以推断
①在A.b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变化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②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a和b能够共存,但b的数目肯定多于a
③比较两种培养方法可知,实验培养条件下,b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a
④若培养体积为20ml,则单独培养a,12天后种群密度为3.2只/ml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中的a、b、c和图2中的甲、乙、丙、丁为两个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的生物成分,生态系统Ⅰ中a、b、c三个种群之间数量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生态系统Ⅱ中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同化量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Ⅰ中,能量流动方向为a→b→c
B. 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丙属于第四营养级
C. 若c、丁为植物,常用样方法调查两者的种群密度
D. 甲、乙、丙、丁四个种群构成了一个群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