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据图分析,A表示多糖,B表示蛋白质,C表示磷脂分子,D表示磷脂双分子层,E表示糖蛋白,M表示细胞膜的外侧,N表示细胞膜的内侧.
2、细胞膜的成分包括蛋白质、磷脂和少量的糖类,其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解答 解:(1)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类物质的溶剂溶解,说明细胞膜中有脂质,会被蛋白酶溶解,说明细胞膜中有蛋白质,所以细胞膜中的物质有脂质和蛋白质.
(2)将一个细胞中的所有磷脂提取出来,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说明磷脂分子是排列成双层.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膜和细胞器膜,因此要获得纯净细胞膜,最好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3)根据题意,细胞能吸收葡萄糖而不能吸收木糖,说明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既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4)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称为脂质体.带电荷的分子很难通过脂质体的原因是磷脂双分子层的内部是疏水的.
根据“缬氨霉素是一种十二肽的抗生素,若将它插入到脂质体的脂双层内,可使k+的运输速度提高1 00000倍”,说明:载体蛋白能极大提高运输速度.根据“缬氨霉素可使k+的运输速度提高1 00000倍,但却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说明:载体具有特异性.
(5)图中表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中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D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外侧是M侧,含有糖蛋白.
故答案为:
(1)脂质和蛋白质
(2)磷脂双分子层(或两层磷脂分子) 没有细胞核膜和细胞器膜
(3)选择透过性
(4)内部①载体蛋白能极大提高运输速度 ②载体具有特异性
(5)流动镶嵌 D M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化学组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脱落酸能够通过调控细胞基因组的表达,促进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 |
B. | 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 |
C. | 使不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 |
D. | 摘除植物的顶芽后,侧芽发育成侧枝的速度会因生长素浓度降低而变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海南卷精编版) 题型:选择题
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
A.田螺 B.小球藻 C.大肠杆菌 D.草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海南卷精编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
B.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
C.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
D.衰老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是细胞内水分减少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北京卷精编版) 题型:选择题
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 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
A. 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
B. 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
C. 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
D. 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①能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 B. | 图中②的种类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 ||
C. | 图中③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 D. | 吞噬细胞吞噬抗原仅需要②参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组 别 | 清水 | 浓度a | 浓度b | 浓度c | 浓度d | 浓度e |
平均株高(cm) | 16 | 20 | 38 | 51 | 42 | 24 |
A. | ①③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①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可用蒸馏水提取叶片中色素 | B. | 加入CaCO3防止滤液挥发 | ||
C. | 用无水酒精分离滤液中的色素 | D. | 加入二氧化硅便于研磨更充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图一①②③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①表示传入神经 | |
B. | 图一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 |
C. | 图二①中递质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 |
D. | 图二中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