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以下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叙述中,描述正确的是(  )
A.1970年的人细胞与鼠细胞融合试验表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欧文顿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
C.桑格和尼克森指出所有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D.德国的施莱登、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产生的

分析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解答 解:A、1970年的人细胞与鼠细胞融合试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错误;
B、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错误;
C、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C错误;
D、施莱登、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产生的,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及生物膜的发现历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青海西宁五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一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同时产生了3个极体。这3个极体的基因组成是 ( )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b、aB、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①常从小鼠的肝脏中获取相应的浆细胞
②需经过细胞融合和细胞培养过程,且可从体外培养液和小鼠腹腔中提取单克隆抗体
③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既可单独作药物,也可作诊断试剂和药物载体
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运用了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的原理或方法.
A.正确的有二项,分别是①④B.正确的有二项,分别是②③
C.错误的有二项,分别是①③D.错误的有二项,分别是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多数鱼类的体色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经研究发现,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射弧角度分析,眼和松果体为感受器:肾上腺素能被体表黑色素细胞感知,原因是体表黑色素细胞膜上有受体.
(2)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由此推测,副交感神经末梢与体表黑色素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结构),此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单向(填“双向”或“单向”)的.
(3)鱼体色的调节方式是神经和体液调节.
(4)为验证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鱼体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对象:体长约10cm左右且体色相近的同种鲫鱼若干条.
药品及用具:鱼用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鲫鱼平均分成三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放入三个玻璃缸中置于无光处饲养一段时间.
第二步:给甲组鲫鱼腹腔中注入2mL乙酰胆碱,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等量的(2mL)肾上腺素,而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等量的(2mL)鱼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第三步:将装有上述处理后鲫鱼的玻璃缸置于无光(无光/有光)处,约2h后,观察比较三组鲫鱼体表颜色的变化.
预期实验结果:甲、乙、丙三组鱼的体色由浅到深依次是乙、丙、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称为(  )
A.转录B.翻译C.复制D.脱水缩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青海西宁四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DNA的粗提取过程中,初步析出DNA和提取较纯净的DNA所用的药品的浓度及其名称分别是

①0.1g/ml柠檬酸钠溶液 ②2mol/L氯化钠溶液 ③0.14mol/L氯化钠溶 ④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 ⑤0.015mol/L氯化钠溶液 ⑥0.04mol/L氯化钠溶液

A.①③⑤ B.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真核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H]经②→①转移到水,此过程中[H]由细胞质基质转移至线粒体基质
B.[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此过程发生于细胞质基质
C.[H]经②→①转移到水,此过程中需要氧气参与,发生于线粒体
D.②→①产生的[H]和②→④产生的[H]均只来自于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回答下列以下有关酶的问题:

(1)由图1曲线可知,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先上升后下降.
(2)图2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酶的浓度(或数量).
(3)以下是一个有关酶的实验,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步骤操作方法试管A试管B试管C
1加淀粉溶液2ml2ml2ml
2加淀粉酶溶液1ml1ml1ml
3温度处理60℃100℃0℃
4加碘液二逼,2滴2滴
①表中为探究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实验
②请指出试验操作步骤存在的问题?B(单选)
A.酶的量过少;      B.温度控制不严谨;   C.温度梯度设置过大
③该试验能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的颜色?不能,说明理由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的形成一定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