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1970年的人细胞与鼠细胞融合试验表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 |
B. | 欧文顿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 | |
C. | 桑格和尼克森指出所有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 |
D. | 德国的施莱登、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产生的 |
分析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解答 解:A、1970年的人细胞与鼠细胞融合试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错误;
B、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错误;
C、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C错误;
D、施莱登、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产生的,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及生物膜的发现历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青海西宁五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一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同时产生了3个极体。这3个极体的基因组成是 ( )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b、aB、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正确的有二项,分别是①④ | B. | 正确的有二项,分别是②③ | ||
C. | 错误的有二项,分别是①③ | D. | 错误的有二项,分别是①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青海西宁四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DNA的粗提取过程中,初步析出DNA和提取较纯净的DNA所用的药品的浓度及其名称分别是
①0.1g/ml柠檬酸钠溶液 ②2mol/L氯化钠溶液 ③0.14mol/L氯化钠溶 ④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 ⑤0.015mol/L氯化钠溶液 ⑥0.04mol/L氯化钠溶液
A.①③⑤ B.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经②→①转移到水,此过程中[H]由细胞质基质转移至线粒体基质 | |
B. | [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此过程发生于细胞质基质 | |
C. | [H]经②→①转移到水,此过程中需要氧气参与,发生于线粒体 | |
D. | ②→①产生的[H]和②→④产生的[H]均只来自于葡萄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操作步骤 | 操作方法 | 试管A | 试管B | 试管C |
1 | 加淀粉溶液 | 2ml | 2ml | 2ml |
2 | 加淀粉酶溶液 | 1ml | 1ml | 1ml |
3 | 温度处理 | 60℃ | 100℃ | 0℃ |
4 | 加碘液 | 二逼, | 2滴 | 2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物种的形成一定不经过隔离 | |
B. |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
C. | 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
D. |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