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  )
A.垂直结构B.出生率和死亡率C.性别比例D.年龄组成

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据此答题.

解答 解:A、垂直结构属于群落的特征,A错误;
B、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B正确;
C、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
D、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但不能决定种群密度,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种群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特征,掌握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明确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是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表格中,生物种类、培育原理及育种方式三项的组合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选项

生物种类

培育原理

育种方式

A

青霉素高产菌株

基因突变

诱变育种

B

转基因优质玉米

基因重组

杂交育种

C

无子西瓜

染色体变异

多倍体育种

D

绿色皱粒豌豆

基因重组

杂交育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相同
B.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不需要染色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控制哺乳动物的性别对于畜牧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分离精子技术是有效的性别控制方法.例如:牛的X精子的DNA含量比Y精子的高出4%左右,利用这一差异人们借助特殊仪器将它们分离开来,再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就可培育出所需性别的试管牛(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试管动物技术通常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胚胎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
(2)图中过程①通常采用体外受精 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获能 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首先发生顶体反应释放出有关的酶直接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反应有透明带反应  和卵黄膜的封闭作用.
(3)胚胎移植时,受体应处于适合的生理状况,此时可利用激素对受体进行同期发情 处理;此外,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4)为了确保得到所需性别的试管牛,可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利用基因探针鉴定),分析胚胎细胞的染色体组型技术对移植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已处理,除去了细胞壁;常用方法为酶解法,所用到的酶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A、B到细胞C的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离心、振动、电激产生出新细胞壁.
(2)若A、B是动物细胞,该过程常用的化学试剂为聚乙二醇,区别于植物细胞,该过程中特有的诱导因素为灭活的病毒.
(3)从A、B到C的过程中,可形成3种类型的C细胞(仅考虑两个细胞间的融合).若A、B为动物细胞,则D细胞培养时,培养箱中所加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4)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则对D细胞常用的培养方法有体外培养和体内培养两种,前者是在培养液 中培养,后者是在小鼠腹腔内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表示部分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其中数字表示元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分别为Mg、P、Fe、I
B.细胞中的核酸不都是遗传物质
C.血红蛋白是由血液中的红细胞合成,并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内环境中
D.人在幼年体内缺④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体内缺④神经兴奋性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图是同一植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②→①→④→③
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含有的DNA分子多于6个
D.图③过程发生了DNA分子数的增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了酶的知识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酶的有关特性.
实验步骤
步骤试管编号
ABCD
加入淀粉溶液1mL1mL1mL1mL
保温10min常温常温0℃100℃
加入酶
溶液
淀粉酶
溶液1mL
蔗糖酶
溶液1 mL
淀粉酶
溶液1 mL
淀粉酶
溶液1mL
保温1h常温常温0℃100℃
滴加碘液
并摇匀
5滴5滴5滴5滴
观察现象
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观察到溶液呈现蓝色的试管可能是B、C、D(填试管编号).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酶的种类,无关变量有酶的浓度和体积(至少写出2种).
(3)试管A与试管B对照,验证了酶具有专一性,试管A与试管C、试管D形成对照,说明温度影响酶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近几年,疯牛病在欧洲时有爆发,致使欧洲民众“谈牛色变“,对牛肉的消耗量大减.
材料2: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疯牛病”的症状其实与人们早在300多年前就已注意到的发生在绵羊和山羊身上的“羊搔痒症”的症状极为相似,主要表现为:站立不稳,烦燥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用放射性处理破坏病羊DNA和RNA后,其组织仍具有感染性,因而认为“羊搔痒症”的致病因子并非核酸,而可能是蛋白质.
材料3:1997年,美国生物化学家坦利•普鲁辛纳因发现了一种新生物--朊病毒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朊病毒实际上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它有两种构象:细胞型(正常型PrPC)和搔痒型(致病型PrPSC),(PrPSC)胁迫PrPC转化为PrPSC,从而实现了蛋白质→蛋白质,并产生病理效应,使生物个体致病.
(1)“疯牛病”的病原体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2)“疯牛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饲喂了带有这种朊病毒的饲料.
(3)与病毒相比,朊病毒在组成成分上的不同主要在于只含蛋白质,不含核酸,把它列入生物体的范畴,是因为它具有生殖(繁殖)这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