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已知下图中4号和5号个体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则7号产生同时带有白化病基因和色盲基因配子的几率是

A.1/4 B.1/16 C.1/64 D.1/256

C

解析试题分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红绿色盲是X隐性,5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基因型是AAXBY,6号基因型是Aa,1/2xBXb,7号携带白化基因的概率是1/2,携带色盲基因的概率是1/2*1/4=1/8,即是1/16的AaXBXb,产生的配子同时有二者基因的概率是1/16*1/4=1/64,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综合运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18世纪在某山谷发现趾间有蹼和无蹼的两种老鼠,1939年由于筑坝,使此山谷成为沼泽。现在人们发现,山谷中绝大多数老鼠有蹼,偶尔才能找到一只没有蹼的老鼠。按照现代进化理论,下列四种解释中正确的是

A.老鼠的有蹼性状主要由环境控制
B.山谷环境的改变,使无蹼向有蹼方向变异
C.蹼有利于在沼泽中活动,使无蹼鼠长出了蹼
D.有蹼鼠对沼泽环境适应性强,成活率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面是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周期的有关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在2h~19.3h活动旺盛
B.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发生在19.3h~21.3h
C.0~2h期间,DNA分子处于解旋状态
D.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

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B.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
C.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D.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是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
B.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面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给水稻叶片提供C18O2,水稻根细胞中不会产生含18O的乳酸
B.用35S、32P同时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给水稻提供14CO2,14C在水稻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大致为14CO214C514C6H12O6
D.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一定不含18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经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甲图表示某植物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正确的是

A.图乙中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10-8(mol/L)
B.甲、乙图示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C.丙图A段产生生长素,只能向B段极性运输而不能横向运输
D.某小组在探究促进扦插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时,预设了I、Ⅱ两个浓度,结果都没有生根,建议该小组在I、Ⅱ两浓度之间设置梯度浓度,即可找到促进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结构比较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
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
C.细胞学说的提出,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D.细胞本身就是一个生命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