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棉和真丝的主要组成成分分别是(  )
A、纤维素和脂肪
B、纤维素和蛋白质
C、淀粉和蛋白质
D、淀粉和脂肪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专题:
分析:糖类由C、H、O组成,是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包括: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植物)、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动物).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
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体现者.
解答: 解:棉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真丝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的种类和蛋白质的相关内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区分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病毒作为病原体可引起人体患病,对机体的生理活动产生影响.病毒侵入机体后不会发生的是(  )
A、作为抗原刺激B细胞或T细胞,使它们迅速增殖和分化
B、某些病毒会以自身的核酸为模板通过逆转录过程合成DNA
C、可以将蛋白外壳注入宿主细胞,引起细胞中毒死亡
D、会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和场所进行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示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A是葡萄糖,物质E是淀粉
B、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F
C、与基本单位C相比,基本单位D的种类要少,基本化学元素的种类要多
D、在人体的活细胞中,氧原子的数目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存在于动物精巢中
B、在分裂间期发生过基因突变
C、该细胞在图示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有8条
D、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有2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解离作用,碱性染料吡罗红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B、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D、分裂期核DNA与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1或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科学实验研究中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法
C、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中取样
D、对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对母本去雄
B、对母本授以父本的花粉
C、对父本去雄
D、人工授粉后阻断其它花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胆固醇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动物内脏、蛋黄中含量较高
B、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通常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D、不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以下两段材料:
I.关于线粒体等细胞器的起源有真核生物的内共生起源假说:大约在15亿年以前,一些大型的具有吞噬能力的原始真核细胞,先后吞并了几种原核生物(例如细菌和蓝藻),由于后者没有被分解消化,它们从寄生逐渐过渡到共生,成为宿主细胞里面的细胞器.例如被吞噬的好氧细菌成为了线粒体,而被吞噬的蓝藻成为了叶绿体.
Ⅱ.Donal Parsons最先建立了分离线粒体外膜、内膜和其他组分的方法.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吸水涨破外膜,离心后可以将外膜与线粒体质(包括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分开.去垢剂可以破坏线粒体内膜,释放基质,破裂的内膜可以重新闭合成小泡,离心后可以进一步将二者分开.
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研究支持内共生假说的有
 
(选填字母)
A.对玉米叶绿体rRNA的研究发现,与细菌相似而与玉米细胞质基质中的不同
B.叶绿体中许多代谢途径与蓝藻相似而与细胞质不同
C.线粒体在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
D.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DNA,能自我复制,并具有双层膜
(2)根据内共生假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外膜最可能来源于
 

(3)已知氯霉素能抑制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现用氯霉素分别处理线粒体中的核糖体和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根据内共生假说预测实验结果
 

(4)线粒体基质中没有下列哪种或哪些化学成分
 
(填编号).
A.水   B.丙酮酸   C.核苷酸   D.葡萄糖  E.ADP    F.蛋白质
(5)资料Ⅱ中分离得到的内膜小泡能够合成ATP.实验发现,内膜小泡上含有一种F1颗粒,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后,离心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发现内膜小泡合成ATP的功能消失.实验结果说明F1颗粒可能含有与ATP合成有关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